滕司谏知泾州

天狼东南鸣,雨矢西北集。

覆载岂不容,缚虎宜在急。

诗书擢将帅,高枕付城邑。

权变非武臣,恩威在呼吸。

壮夫气已激,义士感成泣。

籍籍名四喧,萧萧发竞立。

行旂乱鹰集,已有边风入。

遥知谒明光,介胄但长揖。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鉴赏

这首诗《滕司谏知泾州》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天象的描绘,巧妙地隐喻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开篇“天狼东南鸣,雨矢西北集”以天象象征国家面临的危机,东南方向的天狼星预示着潜在的威胁,而西北方向的暴雨则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困难。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既富有诗意又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接着,“覆载岂不容,缚虎宜在急”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面对危机时应采取果断行动的重要性。覆载,即天地,这里比喻国家的广阔疆域;缚虎,则形象地表达了对潜在威胁的控制与应对。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蕴含了对当权者适时采取措施的期待。

“诗书擢将帅,高枕付城邑”则表达了通过教育与文化的力量培养军事人才,以及将国家的防御重任交付给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将领和守卫者的理念。这不仅是对滕司谏(即诗题中的主角)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其领导下的地方安全寄予厚望的体现。

“权变非武臣,恩威在呼吸”揭示了治理国家时需要灵活多变的策略,并指出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军事才能,更需具备运用权力与恩惠的能力,以达到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的目的。这一观点强调了领导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如何平衡权力与情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壮夫气已激,义士感成泣”描绘了在国家面临危机时,英雄豪杰们激昂慷慨、义愤填膺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义士们因国家之难而感动落泪的同情与敬意。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既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籍籍名四喧,萧萧发竞立”则以热闹的场面和紧张的气氛,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参与,以及在危机面前共同奋斗的决心。这里的“籍籍”和“萧萧”分别形容了人群的喧闹和头发的竖立,生动地刻画了民众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精神风貌。

最后,“行旂乱鹰集,已有边风入”通过描述军旗在风中飘扬、如鹰般聚集的场景,预示着边境的紧张局势已经显现。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国家正面临着外部压力,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的挑战。

“遥知谒明光,介胄但长揖”则以滕司谏向皇帝进言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君主的忠诚。在拜见皇帝时,他身着铠甲,仅以长揖的方式表达敬意,既体现了对君主的尊重,也暗含了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综上所述,《滕司谏知泾州》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意的政治诗,更是对国家命运、民族精神和领导艺术的深刻反思。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城下

秋成雨更绿,高下共萋萋。

浮烟晚自起,归鸟暝争栖。

山谷入幽想,茅茨多旧蹊。

日涉遂成趣,身将麋鹿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庶几堂

徂暑亦已烦,清旦尚馀爽。

薰风应候至,芳物与春往。

庭树交浮阴,山禽转清响。

空堂更幽寂,初日正苍莽。

时节无所感,忘言以为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凉夜

疏雨洗明月,清风生晚凉。

动摇星辰影,泛澹河汉光。

萤变觉草腐,虫吟知境荒。

端忧易远感,不眠疑夜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狄梁公李太尉庙

就列贵陈力,立功尚成名。

两君虽异时,令望相提衡。

治狱多阴德,不战屈人兵。

去思独至今,奉祀见遗氓。

文武百世师,将相一时荣。

念我谁与归,怆然悲九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