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江之岸人家皆临水种竹叠石作径其屋萧然嗟今齿发踰壮方坐兵火惊焚安得一居如此见之不胜馋慕

何人此地得幽居,竹石中间宅一区。

可意江山千百里,有情花木两三株。

应无俗客惊吠犬,时有轻船过卖鱼。

卜筑他年期效此,更添数架古人书。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谁会在这样的地方找到一处隐居之所,竹林与石头间建有一座小屋。
眼前这片壮丽的山水绵延千里,几株花草树木增添了几分温情。
这里应该不会有世俗的访客打扰,偶尔只有轻舟载着鲜鱼经过。
我计划将来在这里建造房屋,希望能像这样,再添置几排古籍供阅读。

注释

何人:谁。
幽居:隐居。
宅一区:一座小屋。
可意:令人满意。
江山:山水。
花木:花草树木。
俗客:世俗的访客。
惊吠犬:打扰的狗叫声。
卜筑:计划建造。
古人书:古籍。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乡村生活图景。诗人郑刚中赞赏的是一个隐居者在江边选址,依山傍水,竹林石径环绕,房屋简朴而清幽。他感叹自己身处战乱之中,难以拥有这样一处安宁的居所,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何人此地得幽居",开篇即表达对隐逸生活的羡慕,接着"竹石中间宅一区"具体描绘了环境的清静与自然。"可意江山千百里,有情花木两三株",诗人赞美了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花木的生机,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画面。

"应无俗客惊吠犬,时有轻船过卖鱼",进一步渲染了远离尘嚣的宁静,连狗吠都显得稀少,只有卖鱼的小舟偶尔打破这份静谧。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未来的愿望:"卜筑他年期效此,更添数架古人书",希望将来能在此处建屋读书,过上这样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荡的无奈,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情怀。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道者寮成人为书额拟成一诗

寮额高悬太守书,方盘炯炯连三珠。

唐贤正笔久寥落,忽此相遇南海隅。

是寮今虽茅草新,原是东邻寒士居。

士贫更在玉川上,三间破尽四壁无。

我借得之稍营葺,洒扫共费十日馀。

竹窗挂处青山入,水色坐照发与肤。

焚香下帘百念静,虽未得道道不殊。

假道为名亦道者,窃复慕道名岂虚。

风流闲暇两轓朱,笔含墨光能卷舒。

醺酣为我小飞动,到纸先有神鬼扶。

我身漂零秋叶孤,短景日就桑榆枯。

愿凭大刻消百疠,呼吸瘴雾同醍醐。

形式: 古风

感秋时寓龙德寺前

西风吹澹云,小雨送残热。

负砌两梧桐,黄落下一叶。

中宵暗灯火,囧囧窗前月。

孤怀挂清愁,谁此伴心折。

自顾欲何似,幽巷在穷穴。

感动发悲鸣,啾唧夜不绝。

晓起对青铜,两鬓生华发。

形式: 古风

楼枢密过华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谨用韵作二诗以箴之(其二)

且说高皇宽法律,从他汉武好神仙。

关中脱使闹如鼎,自屏山樊能安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简潘义荣

高槐记得绿阴垂,见公承诏趋丹墀。

今兹疏梅弄香粉,公坐鲠切还栖迟。

甘辞软暖定速售,此独难使壮者为。

苦言瞑眩上所急,出林之木风摧之。

嗟吁世路每如此,我常感激横涕洟。

贾生妙论逮伊管,绛灌之属犹可移。

长孺忠言岂真戆,其如御史能饰非。

到头至始天所惜,未肯容易登皋夔。

且今投置在闲散,药伤补败终见思。

公还故乡扫一室,古书名画四壁围。

宾客相过具杯酒,一笑万事荣辱齐。

虽然公岂忘世者,终念后稷由己饥。

吾皇尝胆愈思治,宣室赐对行可期。

当有今时张万福,欢呼再拜迎公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