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梅雨

雨来江涨波浑。没沙痕。淹过竹桥莎径、到柴门。

孤烟起。千树里。几家村。牛背一声长笛、报黄昏。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乌夜啼·梅雨》描绘了江南梅雨时节的景象。开篇“雨来江涨波浑”,寥寥数语便展现出雨势之大,江水上涨,水面浑浊,暗示了环境的湿润与迷茫。接着,“没沙痕”、“淹过竹桥莎径、到柴门”细致描绘了雨水漫过岸边沙地,越过竹桥小径,甚至浸湿农家的柴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雨势之深。

“孤烟起。千树里。几家村”描绘了雨中远处村庄的朦胧画面,一缕孤单的炊烟在树林间升起,映衬着被雨水笼罩的村庄,显得宁静而寂寥。最后,“牛背一声长笛、报黄昏”以悠扬的笛声收尾,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傍晚时分,农夫在牛背上吹笛,笛声悠扬,不仅点明了时间,也增添了乡村生活的田园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

芙蓉秋水。一阵西风起。木落波澄如镜里。

楼合参差相倚。粉痕零乱红芳。阑干点缀清霜。

掩却团团月扇,平湖昨夜新凉。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蝶恋花

云雨楚台容易散。斗转星沈,玉漏迢迢断。

别语未终鸡已唤。珊瑚枕上铅华淡。

剪剪秋波灯下见。浅笑轻颦,一似花枝颤。

屈指归期重迭算。多情翻作春闺怨。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长相思

十里亭。五里亭。长短亭边暮雨零。离人不忍听。

梦初醒。酒初醒。夜半清寒入绮棂,凄凉掩画屏。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宫中调笑(其一)

银烛。银烛。锦帐罗帏影独。离人无语消魂。

细雨斜风掩门。门掩。门掩。数尽寒城漏点。

形式: 词牌: 古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