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旅夜闻笛

寂寂银灯,迢迢漏箭。宵深正自情怀倦。

关山一调却飞来,声声都送蓬窗畔。

尽蹙眉颦,消磨肠断。无聊孤影空长叹。

客心已是不禁愁,何堪三弄增幽怨。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旅夜闻笛》由清代诗人吴尚憙所作,描绘了旅人夜晚在异乡听到笛声时的复杂情感。

开篇“寂寂银灯,迢迢漏箭”,以静谧的环境和悠长的时间感渲染出孤独与寂寞的氛围。银灯的微光与时间的流逝,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疲惫与沉思。接着,“宵深正自情怀倦”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因长时间的孤独而感到身心俱疲的状态。

“关山一调却飞来,声声都送蓬窗畔。”这一句通过笛声的突然出现,将远方的景色与眼前的景象相连,笛声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直抵旅人的内心深处。笛声的每一次响起,都像是在蓬草窗前轻轻诉说,触动着旅人的心弦。

接下来,“尽蹙眉颦,消磨肠断。无聊孤影空长叹。”描述了主人公面对笛声引发的回忆与思念,眉头紧锁,情绪低落,无法排解的孤独感使他只能独自长叹。这不仅是对笛声的回应,也是对自身情感的宣泄。

最后,“客心已是不禁愁,何堪三弄增幽怨。”表达了旅人在异乡的愁绪已经难以承受,更何况是笛声的三次吹奏,更添了几分幽怨与哀愁。这句话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展现了诗人对旅人情感细腻而深刻的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旅人在异乡听到笛声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深刻地揭示了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挣扎。

收录诗词(92)

吴尚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

梦断天涯,重又抵、潇湘旅次。

增馀感、丰碑手迹,先人旧治。

仗剑满酬平虏愿,拂衣早作归田计。

有士民、德政尚相传,功非易。才转眼,韶华逝。

尘世梦,浑如戏。望岳峰秀色,景同人异。

痛背椿颜三载渺,传心二七年前事。

剩罗巾、徒染泪千行,悲歌起。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贺新郎.乙巳暮冬,旅次对雪有感

默对寒江畔。望长空、朔风凛凛,冻云千点。

两岸银沙迷去路,万片鹅毛如剪。

看历乱、芳村不辩。

料得琼花开六出,斗寒姿、欲作梅魂伴。

想佳兆,丰年见。旅怀欲把高歌按。

奈愁多、唾壶敲破,翻吟肠断。

谁识天涯憔悴客,凄绝水窗空掩。

倚绣枕、鸾钗压扁。

寂寞孤舟经岁杪,念韶华、屈指东风换。

吹愁去,眉应展。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念奴娇.乙巳除夕行抵湘潭,舟中感赋

三湘风景,看桃符乍换,鼓箫声绕。

爆竹频催莲漏短,堪惜韶华迅速。

欢向春回,愁随腊去,数语遥相祝。

心香一炷,孤舟犹守银烛。遥念娇小依亲。

高堂膝下,笑饮樽浮绿。

镜里宜春钗绾髻,彩胜红绒斜束。

今日天涯,当年闺内,心似弹棋局。

旅怀转切,金钱频向神卜。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浪淘沙.旅次对月

素影照愁肠。独对蟾光。年年旅邸叹悲凉。

脉脉离怀何处寄,鬓点秋霜。历遍水云乡。

渺渺涂长。戍楼残角隐斜阳。

只有多情天上月,伴我蓬窗。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