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杰上人

想望东西陌,共掩林中扉。

谁言儒道异,□善理同归。

昨款精舍游,步经园径微。

高垣夏木绕,绿阴生昼扉。

振锡还山去,空壁挂禅衣。

何意幽栖侣,佳会亦相违。

离合两俱安,去来宁有依。

梵空自足遣,了此人我机。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感慨。首句“想望东西陌,共掩林中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憧憬,仿佛在想象中穿越林间小径,与自然和谐共处。接着,“谁言儒道异,□善理同归”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不同哲学思想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认为无论是儒家还是其他学说,其最终追求的善与真理是相通的。

“昨款精舍游,步经园径微”描述了诗人昨日探访一处静谧的修行之所,踏过细小而幽静的小路,暗示了他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高垣夏木绕,绿阴生昼扉”则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修行之地的清幽与和谐,夏木环绕,绿荫覆盖,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振锡还山去,空壁挂禅衣”描绘了僧人离开修行地,留下禅衣挂在空荡的墙壁上的场景,既表现了僧人的淡泊与超脱,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敬仰与向往。“何意幽栖侣,佳会亦相违”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僧人相遇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美好而短暂的领悟。

最后,“离合两俱安,去来宁有依”点明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离合皆安的态度,以及对自由自在、随缘而行的生活方式的认同。“梵空自足遣,了此人我机”则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自我认知的深入理解,认为在精神的宇宙中,一切都能得到满足,人与自我之间的界限得以消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隐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黄孝廉雨中见寄

飞雨洒门阁,庭溜夕已深。

凉飙惊幽幔,秋气薄单衾。

暝壑无霁色,寒蛩多苦吟。

室家旷修渚,朋知阻遥林。

离群易成咎,独处难为心。

赖此几上书,□能独幽襟。

念子怀癙忧,丰蔀方滞淫。

遗我愁霖唱,要我西山岑。

□□未遂陟,旨酒思共斟。

毋惮沾衣苦,倾耳迟挐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赠道士吴秋云

飘飘三素云,郁郁秀玉标。

清明合九气,高游冠神霄。

凝化沦无迹,廓落乘素飙。

停阴希甘澍,灌溉兴庶苗。

冥真无去留,灵根永不凋。

真人保黄宁,精炼五浊消。

控驾浮玉洞,飞裙歘烟飘。

吾英回黄旗,司命讲洞谣。

淡游何方所,享此年劫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寄吴隐君

若人蕴真趣,飘飘怀古仙。

振衣入远岳,顺风祈一言。

寂历微妙韵,精明天老篇。

清斋和玉齿,焚香礼轩辕。

九咽华池液,七返流珠丹。

颐性得天和,齐物同化先。

五芝非吾茹,聊以苏世癫。

神期苟冥会,飞步升九天。

抗迹游浮丘,麾手招偓佺。

下视仓扁流,永为尘网牵。

形式: 古风

咏斋前紫薇花

彼美掖垣秀,遗此荒园中。

赋质非有异,置身偶不同。

屡供樵爨余,生条幸不穷。

蒙茏委榛莽,灌溉哄人工。

谓同众卉弃,忽有孤花红。

□长不择地,始知元化工。

褰衣绕清癯,轻香散晨风。

似感幽士知,芳意默自通。

一闻清露翻,预恐彩云空。

等是荣谢理,何待植南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