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柴才的《山行》描绘了诗人二月二十二日游历山间的情景。首联“乘兴入幽栖”表达了诗人兴致勃勃地踏入宁静的山中隐居之地。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霭霭浮元气,依依识故蹊”,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熟悉的山路。
“方春平仲绿,终日子规啼”两句,点明季节是早春,青翠的椿树和子规的啼鸣增添了生机与哀愁。沿途“路湿云初上,岩高日易低”,描绘了雨后湿润的路面和山岩间光线的变化,给人以清新之感。
“泉声喧暗竹,陂影堕时霓”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静谧与自然之美,泉水在暗竹间喧闹,池塘边彩虹偶尔掠过。诗人感叹:“无异登元圃,何烦过虎溪”,意即这里如同仙境,不必特意去寻访名胜。
“斗酒弗为薄,山茶又更携”写诗人带着酒和山茶,悠然自得,享受着山野的乐趣。最后,“游丝横惹树,去燕旋遗泥”描绘了春天的细节,游丝缠绕树枝,归燕忙着筑巢。
“断石荒林外,千镫花塔西”描绘了山径两侧的景象,远处是荒凉的林木和花塔。诗人提醒自己要像仙女般保持纯洁,不要像阮郎那样迷失,暗示了对道德的坚守。
“一路经行处,清风独杖藜”以杖藜独行,沐浴清风作结,展现出诗人独自游历山间,享受清风的自在心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