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延平书院二首(其二)

先生不可作,千载仰仪刑。

道脉承伊洛,心传在考亭。

池涵新涨绿,碑蚀古苔青。

坠绪今谁续,斜阳草满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仲昭所作的《谒延平书院二首(其二)》。诗中通过描绘延平书院的景致与氛围,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传承文化精神的深思。

首句“先生不可作”,以一种感慨的语气开篇,暗示了古代圣贤的不可复制性,引出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接着,“千载仰仪刑”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先贤们在后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道脉承伊洛,心传在考亭”两句,运用了典故,分别指出了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展。伊洛指的是伊河和洛河,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发源地;考亭则是朱熹讲学的地方,象征着理学思想的传播。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儒家文化传统和理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池涵新涨绿,碑蚀古苔青”描绘了延平书院内池塘的生机与古碑的沧桑,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积淀。绿色的池水与青苔的痕迹,既展现了书院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延续。

最后,“坠绪今谁续,斜阳草满庭”则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被传承的文化精髓,如今又有谁能继续接续下去?夕阳西下,草木繁茂的庭院,营造了一种既美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延平书院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代文化精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收录诗词(647)

黄仲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骆顺庵邑博雨中见怀韵

良晤连朝阻,凭高望泮宫。

烟云迷旦暮,楼阁隐青红。

溪涨千峰雨,蝉鸣一叶风。

知君能念我,两地思应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游昭武西塔寺和刘太守仁甫韵

偶同登古寺,楼阁夕阳边。

列雉低连树,遥山翠倚天。

劳生成底事,客路又经年。

只合还山去,尘缨濯涧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游昭武福山寺

野寺峰峦合,云扃昼阒寥。

虚窗临树杪,曲阁绕山腰。

何事劳车马,频年走市朝。

却惭林下衲,闭户草萧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拙戒吴方伯亭成翠渠有诗寄题因次韵二首(其一)

闻说吴方伯,幽亭搆已成。

四檐深树暝,一雨小池平。

鸥鹭依人宿,莼鲈约客烹。

良游嗟未遂,几度梦中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