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甲辰七夕立秋有作

立秋逢七夕,不减岁朝春。

天上佳期协,人间俗事新。

炎凉俄代序,时节并催人。

萧瑟梧桐叶,相随野鹊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成化甲辰七夕立秋有作》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巧妙地将七夕与立秋这两个传统节日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自然更替与人间情感的交织。

首句“立秋逢七夕,不减岁朝春”,开篇即点明了主题,立秋与七夕相遇,虽是秋季的开始,却并未减少节日的欢乐气氛,仿佛春天依然在心中。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立秋的凉爽与七夕的热闹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热烈的氛围。

接着,“天上佳期协,人间俗事新”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节日的氛围。天上指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佳期协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祝福;人间俗事新,则暗示着人们在节日中对生活的新期待和新开始。这两句通过天上与人间的对比,展现了节日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炎凉俄代序,时节并催人”则转入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炎凉代表了季节的交替,俄代序意味着时间的短暂,而时节并催人则表达了岁月不待人的现实。这两句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

最后,“萧瑟梧桐叶,相随野鹊频”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梧桐叶的萧瑟与野鹊的频繁鸣叫,既渲染了秋天的凄美,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这一景象与前文的节日欢庆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立秋与七夕的巧妙结合,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独特理解与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闻萧姨讣慰内

只记生离日,那知死别年。

素怀常自省,真信托谁传。

姊妺双成念,夫妻未了缘。

从今东海月,空照蓟门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水竹图

漠漠孤烟合,盈盈一水深。

汗青谁涉采,猗菉自行吟。

野色将秋思,江声并夕阴。

可怜桃李月,风雨断幽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松泉轩

松叶缘溪密,山泉夹岸流。

云深常蔽户,石碍仅通舟。

鹤宿庭中月,厨分涧底秋。

曾逢轩下客,为说似玄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五色牡丹

五色名皆具,千金价不赊。

相看真似锦,比美更无花。

瑞凤衔天诏,祥云夹日华。

沉香亭久废,变态更谁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