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

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

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

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

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

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

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翻译

清晨的雾气笼罩着玉般的月光,秋天的石淙溪水显得格外清爽。
嵩山高峻之处有许多美景,最美的地方就在玉溪源头。
青翠的峭壁和红色的崖壁高达千丈,古老的树木和寒冷的藤蔓生长在溪流两岸,村庄环绕着树林和丘陵。
今日天气晴朗,正适合乘船出行。百年以来,恐怕只有我这样的老者能在此游玩。
山川美景遇见了我这样的佳客,连猿鸟也似乎在挽留。
乡亲们准备了鸡豚宴,孩子们乘坐竹篮竹椅,来来往往,增添了许多风雅。
世事如梦,我已经满头白发,将我的人生之道寄托在这片江湖之上。

注释

空蒙:形容雾气迷茫。
玉华:比喻皎洁的月光。
潇洒:形容石淙溪水的自在。
元:本来,此处指真正的。
篮舆:竹制的小车。

鉴赏

这首诗名为《水调歌头》,作者是元好问,金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诗中描绘了清晨玉华洒落,石淙溪水清冷的秋日景色,展现了嵩山高处的优美风光,特别是玉溪源头的壮丽。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这里是他心中最佳的隐居之地,翠壁丹崖、古木寒藤、山村林丘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乘着和煦的风,诗人想要驾舟畅游,享受这难得的好时光。他自嘲百年来只有自己能领略此景,山川猿鸟似乎也为他的到来而欢悦。他还提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款待,以及与家人共享竹篮竹几的朴素生活,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人生的乐趣。尽管岁月已逝,白发生华,但诗人仍坚守自己的人生之道,将余生寄予于山水之间,心境淡泊,意境深远。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侵]韵

水调歌头.长寿新斋

苍烟百年木,春雨一溪花。

移居白鹿东崦,家具满樵车。

旧有黄牛十角,分得山田一曲,凉薄了生涯。

一笑顾儿女,今日是山家。簿书丛,铃夜掣,鼓晨挝。

人生一枕春梦,辛苦趁蜂衙。

竹里蓝田山下,草阁百花潭上,千古占烟霞。

更看商于路,别有故侯瓜。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麻]韵

水调歌头.史馆夜直

形神自相语,咄诺汝来前。

天公生汝何意,宁独有畸偏。

万事粗疏潦倒,半世栖迟零落,甘受众人怜。

许汜卧床下,赵壹倚门边。五车书,都不博,一囊钱。

长安自古歧路,难似上青天。

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春酒,平地有神仙。

归去不归去,鼻孔欲谁穿。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先]韵

水调歌头.汜水故城登眺

牛羊散平楚,落日汉家营。

龙拿虎掷何处,野蔓罥荒城。

遥想朱旗回指、万里风云奔走,惨澹五年兵。

天地入鞭箠,毛发懔威灵。一千年,成皋路,几人经。

长河浩浩东注,不尽古今情。

谁谓麻池小竖,偶解东门长啸,取次论韩彭。

慷慨一尊酒,胸次若为平。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