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寺谒傅大士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

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草叶上的露珠历经了世代更迭,桥梁连接着前后的人们。
这个地方如今显示着消亡,哪个国家还能分裂出新的自我。
只有月光能感知夜晚的存在,松树下的阴影却忘记了春天的来临。
仍然怜惜那些新生的生命,它们应存在于这微小的世界之中。

注释

草露:指代历史的痕迹。
津梁:比喻连接人群的桥梁。
示灭:显示消亡。
更分身:指国家分裂。
月色:夜晚的象征。
松阴:松树下的阴影。
记春:记住春天的到来。
怜:怜悯或珍惜。
下生:新生的生命。
一微尘:极小的事物,象征宇宙中的个体。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名为《双林寺谒傅大士》。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怀念与超脱世俗的情感的诗句。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 这两句诗意在表明自然界的变迁不息,前人的足迹早已被时光吞没,而桥梁则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象征。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历史沧桑之感。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诗人似乎在说,现在所处的地方已经不再是昔日模样,又怎么去寻找那已不存在的国度和自我呢?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 这里借助月亮与松树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月亮在夜晚中静默无声,松树的影子也不再记录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对此类变迁的漠然。

"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 最后这两句则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即使是对那些已逝去生命的怜悯之情,也只能如同微小的尘埃般存在。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命的缅怀,更反映了一种宇宙观和生死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历史变迁以及个人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感悟。它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74)

郎士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 生卒年: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相关古诗词

长安逢故人

数年音信断,不意在长安。

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

一官今懒道,双鬓竟羞看。

莫问生涯事,只应持钓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冯翊西楼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石城馆酬王将军

谁能绣衣客,肯驻木兰舟。

连雁沙边至,孤城江上秋。

归帆背南浦,楚塞入西楼。

何处看离思,沧波日夜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朱方南郭留别皇甫冉

萦回枫叶岸,留滞木兰桡。

吴岫新经雨,江天正落潮。

故人劳见爱,行客自无憀。

若问前程事,孤云入剡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