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窦伯山小隐诗六首(其六)

秋草空繁不识名,秋蒲虽脱尚能声。

君行爱护青鞋底,行到山空恐路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自然界的宁静与寂寥。诗人以“秋草”和“秋蒲”作为切入点,通过“不识名”与“尚能声”这两处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与独特。秋草虽然繁茂却不知其名,象征着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性和未知的魅力;而秋蒲在脱落后仍能发出声响,则寓意着即使在衰败中也蕴含着生机与活力。

“君行爱护青鞋底”,这里的“青鞋底”不仅指行走的工具,更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诗人劝告友人,在行走于山林间时要爱护自己的鞋底,即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提醒——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应保持谦逊与敬畏之心。

最后一句“行到山空恐路生”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随着深入探索,山林的寂静与空旷让人感到道路似乎变得陌生,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变化,更是心灵层面的触动。它暗示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认知有限,每一次探索都可能带来新的发现与启示,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与美的同时,不应忘记对自然的谦卑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收录诗词(496)

王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字:景文
  • 号:雪山
  • 籍贯:郓州(今山东东平)
  • 生卒年:1135年—1189年

相关古诗词

题薛公肃西湖问梅图二首(其一)

茅屋荒寒篝影昏,口心相应共花论。

山桥野渡香凌乱,君在江南我剑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题薛公肃西湖问梅图二首(其二)

人眼心花总不昏,细从烟外月中论。

孤山疏影横斜处,今有珠楼锁翠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舟中题石母洞前潭中玉犀石

玉犀玉犀是何物,白玉麟蹄水晶骨。

珠宫贝阙不胜寒,夜来走出蛟龙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月]韵

黄制干坐上题墨竹扇

自有清风风不吹,虽无明月月相随。

此君不可无一日,奈有霜寒露冷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