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为陈仲醇徵君在东佘山居所创作的赠诗之一。董其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陈仲醇居所的环境与氛围,表达了对陈仲醇高洁品性的赞赏和对其生活态度的认同。
首联“瑶草金光向此探,我来风日正清酣”,以“瑶草”象征陈仲醇居所的清幽雅致,而“金光”则暗示着陈仲醇如同金子般珍贵的品质。诗人自己来访时正值风和日丽,心情愉悦,与陈仲醇的居所相得益彰。
颔联“夷门布席恒虚左,栗里悬窗故倚南”,通过“夷门”和“栗里”的典故,赞美陈仲醇待人接物的谦逊与高雅。夷门常留虚位以示尊重,栗里则以南窗悬挂象征隐逸的生活态度。
颈联“竟有声名输第五,耻将禅草说登三”,表达了对陈仲醇虽有极高声望却谦虚自持的态度的钦佩。此处“第五”和“登三”分别借用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科举功名,陈仲醇虽有声名,却不以此自傲,更不以禅学自诩。
尾联“可知嘉遁能终吉,龟筴何劳季主参”,总结全诗,强调陈仲醇选择隐逸生活的智慧与最终的幸福。引用“嘉遁”(美好的隐居)和“龟筴”(占卜工具),暗示陈仲醇的生活选择是明智且最终会带来吉祥的,无需借助外力预测或指导。
整首诗通过对陈仲醇居所环境的描绘和对其人格特质的赞颂,展现了董其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陈仲醇高尚品格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