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绝省人事触绪有感托之讽吟书云前一日缉成八章寓兴抒情非以言诗也(其七)

坤维以文瑞,民俗本柔淑。

何代无战争,冤哉今尔酷。

戎马塞里墟,劫钞遍林谷。

平生金石交,屈指半鬼录。

从子尤可哀,别归奉水菽。

伯侄并戕殒,荼毒复荼毒。

探囊数幅书,吞声不忍读。

昆岗焮烈焰,宁辨石与玉。

叩首一炉香,请为遗黎赎。

形式: 古风

翻译

大地以文化显吉祥,民风原本温顺柔美。
哪个朝代没有争斗?如今你遭受的苦难多么冤枉。
战马充斥村落废墟,强盗抢劫掠夺山谷。
一生的金石之交,屈指算来,多半已成鬼录。
你的遭遇尤其令人悲痛,告别后只能奉上粗茶淡饭。
叔侄二人皆遭杀害,残酷的虐待接踵而至。
翻开包裹中的几本书信,却不敢出声阅读,满心苦涩。
昆冈大火燃烧,怎能分辨玉石,分辨善恶。
我跪地磕头,点燃一炉香,祈求为无辜的百姓赎罪。

注释

坤维:指大地。
民俗:民间风俗。
战争:军事冲突。
冤哉:多么冤枉。
戎马:战马,代指战争。
劫钞:抢劫财物。
金石交:深厚的友谊。
鬼录:死亡的记录。
水菽:粗茶淡饭。
荼毒:残酷的迫害。
昆岗:大火中的山岗。
遗黎:流离失所的人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公许所作,题为《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绝省人事触绪有感托之讽吟书云前一日缉成八章寓兴抒情非以言诗也(其七)》。诗中表达了对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无辜百姓遭受苦难的同情。诗人以“坤维以文瑞”起笔,暗示和平时期的文化繁荣,但紧接着指出“何代无战争”,揭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不可避免。他描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戎马塞里墟,劫钞遍林谷”,表达了对家园被毁、财物被盗的悲愤。

诗人感慨朋友间的金石之交,在这样的乱世中,竟有半数不幸离世,“平生金石交,屈指半鬼录”。他对友人的遭遇深感哀痛,尤其是看到侄子被迫离家,只能以粗茶淡饭度日,“从子尤可哀,别归奉水菽”。

诗中“昆岗焮烈焰,宁辨石与玉”运用比喻,形容战乱中的混淆和无辜者难以分辨,表达了对是非善恶被战火淹没的无奈。最后,诗人以祈祷的口吻,“叩首一炉香,请为遗黎赎”,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为饱受苦难的人民祈求解脱。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讽刺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811)

程公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绝省人事触绪有感托之讽吟书云前一日缉成八章寓兴抒情非以言诗也(其一)

气运有盈虚,品物迭滋耗。

人生于两间,谁能长不老。

胡为玩鲜荣,而独恨枯槁。

婉娈儿女态,爱惜容色好。

志士竞修名,览镜慨华皓。

所念固有殊,达观同一笑。

本来真妙明,何有少壮老。

兹理非言传,惟心自深造。

形式: 古风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绝省人事触绪有感托之讽吟书云前一日缉成八章寓兴抒情非以言诗也(其四)

口为祸之阱,异者同之仇。

谁能噤不语,兀兀如羁囚。

我岂好违俗,心未忘好修。

本不慕华显,宁有忮与求。

逍遥鹏鴳同,贫贱非所羞。

风涛涨平陆,驾予一虚舟。

未如泯机智,鸥鸟与之游。

吾今已得师,稽首漆园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绝省人事触绪有感托之讽吟书云前一日缉成八章寓兴抒情非以言诗也(其五)

鸟飞暮知还,蚁微亦有藏。

游子怅无托,故乡那得忘。

轒辒岁横骛,生涯日凄凉。

骨肉各窜匿,冢祠缺烝尝。

万里一缄书,临风泪千行。

垂白念汝兄,忧乐苦相望。

安得附羽翮,奋飞同一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屏居北郊自秋涉冬绝省人事触绪有感托之讽吟书云前一日缉成八章寓兴抒情非以言诗也(其二)

断梗得栖泊,高堂拥图书。

中宵风露气,营我方寸躯。

静虑何易感,有衔莫能袪。

今古一瞬息,智愚等丘墟。

战夺日相寻,死生互吞屠。

念此耿无寐,推枕长嗟吁。

天理谅好还,人谋何可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