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题画景(其四)

历乱茅堂草树深,隐居踪迹杳难寻。

只因独自携琴去,小荅松篁太古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之士独居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首句“历乱茅堂草树深”以“历乱”二字生动地展现了草木丛生、屋舍隐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隐居踪迹杳难寻”进一步强调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隐秘,仿佛他与世隔绝,难以被外界发现。

“只因独自携琴去”一句,点明了隐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他不仅隐居于山林之中,还带着琴,寻找与自然对话的方式。这里的“琴”不仅是乐器,更是心灵的伴侣,象征着他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最后一句“小荅松篁太古音”,将画面推向高潮。通过“小荅”一词,描绘了隐士在松竹间弹奏琴曲的情景,那悠扬的琴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远古时代,与自然界的和谐之声融为一体。这不仅表现了隐士与自然的共鸣,也暗示了他对原始、纯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在艺术与自然之间寻求精神寄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86)

祝允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号:枝山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60—1527

相关古诗词

题曲水草堂二首(其一)

曲水村中景最幽,也宜杖屦也宜舟。

白沙翠竹湾湾路,杨柳芙蓉岁岁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题曲水草堂二首(其二)

紫蟹行沙菊有霜,红莲登岸白莲香。

何人漫说桃源好,便有桃源是异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落叶

半庭黄杂半庭红,万点飞来禁苑东。

祗爱玉河秋色好,不因摇落怨西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菊花

霜落天涯草木稀,疏花秋晚独芳菲。

平生不爱杯中物,懒向西风望白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