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朱松之手,名为《卧疾初起示逢年兼简绰中德粲五首(其四)》。诗中表达了一位年少时便心怀功名之心的人,在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后,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蚤岁功名不自量”,点明了诗人年轻时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并非出于自我考量,而是源于一种不自觉的冲动。这种对功名的向往,往往伴随着对成功的盲目自信和对现实的无知。
接着,“近从颜禹识行藏”一句,借用了颜回和孔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通过与智者交往,逐渐认识到人生的真谛。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以安贫乐道著称,而“行藏”则指人的行为与处世之道。这里暗示诗人通过与智者的交流,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与追求,意识到功名并非生活的全部,更深层次的人生价值在于内心的平和与道德的修养。
“万钱本是忧时饵”,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功名的重新审视。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诗人认识到财富和地位并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或带来内心的安宁,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引发更多的忧虑和烦恼。
最后,“除却箪瓢莫谩尝”一句,以简朴的生活为喻,强调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在这里,“箪瓢”象征着简陋的生活条件,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精神满足的重视。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并不来自于外在的物质积累,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与知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经历的反思,传达了对功名、财富与简朴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