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周权的《夜泊僧庐》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寂的夜晚画面。首句“孤城灯火已萧然”,以孤城的冷清灯火开篇,渲染出一种落寞的氛围。"独鹤犹归破远烟",一只孤独的白鹤穿越远处的烟霭归巢,更增添了几分孤寂和宁静。
接下来,“钟鼓声沈沙外月”写出了夜晚寺庙钟鼓声沉寂在沙洲之外,与明亮的月光相映,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神秘的意境。“楼台影浸水中天”则描绘了楼台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仿佛天地相连,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静谧。
“寒声有意侵僧榻”一句,寒意似乎有了情感,悄悄侵入僧人的床榻,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俗梦无由到客毡”则表达了诗人无法摆脱世俗烦恼,只能在异乡客舍中辗转反侧的无奈。
最后两句,“笑我久乖松下约,夜凉归兴转凄然”,诗人自嘲未能履行与松林为伴的约定,夜深人静,凉意袭来,思归之情愈发凄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身处僧庐之夜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