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士本避世,问之无姓字。
如何千载后,石室有人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的道士,远离尘世的喧嚣,选择在深山中修行。诗人通过“避世”一词,强调了道士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其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决心。诗中的“问之无姓字”,进一步突出了道士的隐秘身份,他不为世人所知,仿佛是存在于另一个世界的神秘存在。
接着,“如何千载后,石室有人至。”这一句则带有一种时间的跨度感,似乎在说即使过了千年,这位道士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修行之地,石室成为了他与外界唯一的联系。这种孤独与坚持,既是对道士个人品质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位隐士的形象,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它不仅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在纷扰的世间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不详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雷公起卧龙,为国作霖雨。
飞电掣金蛇,其谁敢余侮。
臣灵长亘天,何时化为石。
特立千万年,终古无人识。
仙人非痴人,山中犹读书。
嗟我癈学久,闻此一长吁。
有石象老人,宛然如绘素。
稽首礼南极,苍苍在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