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陈弘道题十一首(其四)青子亭

杭人食梅不待酸,只须豆样荐金盘。

若教青子亭中坐,看有何人不整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人对梅子的独特品味,以及在青子亭中品尝梅子时的雅致情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反问的手法,展现了人们对美味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杭人食梅不待酸”,开篇即点出杭州人对梅子的喜爱,他们无需等待梅子自然酸涩,而是以豆粒般大小的梅子点缀于金盘之中,享受其独特的风味。“豆样”二字形象生动,既表现了梅子的大小,也暗示了其精致可口。

“荐金盘”则进一步强调了梅子作为美食的珍贵与高雅,金盘的使用更增添了食物的华贵感,体现了杭州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若教青子亭中坐,看有何人不整冠?”最后两句通过假设情境,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青子亭,作为品尝梅子的地点,本身就充满了文人雅士的气息。诗人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品尝梅子,会有谁不被吸引,不由自主地整理衣冠,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尊重与欣赏呢?这不仅表达了对梅子美味的赞美,也反映了对优雅生活态度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杭州人独特饮食习惯的描绘,以及对青子亭这一特定场景的渲染,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对美食、雅趣与生活美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收录诗词(81)

朱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其五)芳馨亭

满架芳尘似雪开,眼鼻受用贪忘回。

暮归却被娇娥问:何处惹得香风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其六)长春亭

月挂棠花不但梢,欺人憔悴强婆娑。

主公也有长春药,千壶倾倒醉颜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其七)花仙径

二月时光春事浓,海棠花发透脂红。

若还真有仙风味,那得中间一径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其八)武陵源

武陵源里桃花春,世俗传闻昧伪真。

早知只在东园里,大有高人来问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