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至矣丕搆,烝哉太平。授牺膺箓,复禹继明。
草木仁化,凫鹥颂声。祀宗陈德,无愧斯诚。
这首诗是《郊庙歌辞·明皇祀圜丘乐章》,虽然作者和朝代信息标记为“不详”和“唐”,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确实有可能是唐代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理想社会和谐统治的描绘与颂扬。
“至矣丕搆,烝哉太平。”这两句表达的是国家达到极致的安定繁荣,"矣"表示到达,"丕"是大、多的意思,"搆"则有修治之意。"烝"字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温暖、和煦,“哉”常用来表示感叹或询问,"太平"自然是指极度的和平。
“授牺膺箓,复禹继明。”这两句讲述的是国之兴衰更迭,"授"意为传授,“牺”即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牲畜,“膺”指的是古代帝王的象征物——玉璋。"复"意味着恢复或继续,而“禹”则是指大禹,即夏朝的开国君主尧舜时代的大臣,常用来比喻治水之能事,“继明”则表示继承先代圣明的统治。
“草木仁化,凫鹥颂声。”这两句描绘的是自然界对美好统治的反应和赞美。"草木"指的是植物,"仁化"表达了万物得以滋养成长,“凫”是古代称呼天鹅之类的水鸟,"颂声"则意味着它们发出歌唱的声音,好像在赞颂这良好的时代。
“祀宗陈德,无愧斯诚。”最后两句强调的是对祖先的祭祀和表现出对美好统治的忠诚。"祀"是指祭祀祖先,“宗”则为宗族、祖庙之意,"陈"有陈述、显现之义,"德"自然是指美好的品德或功绩。而“无愧斯诚”则表达了没有任何遗憾,因为这种忠诚是真挚的。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理想统治的描绘和颂扬,表现出一种向往太平盛世的情怀。
不详
登歌已阕,献礼方周。钦承景福,肃奉鸿休。
隆周创业,宝命惟新。敬宗茂典,爰表虔禋。
声明已备,文物斯陈。肃容如在,恳志方申。
大礼言毕,仙卫将归。莫申丹恳,空瞻紫微。
肃敷大礼,上谒尊灵。敬陈筐币,载表丹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