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伴渊明栗里间,千年流落影阑珊。
何知寂寞荒山里,亦有知心为破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深秋时节,黄花满庭,独自绽放的画面。诗人以渊明栗里为引子,将自己置于千年之后,与黄花相伴随,虽历经流落,但依然保持着那份寂寞中的坚韧与美丽。诗中“寂寞荒山”与“知心为破颜”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隐含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黄花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不详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几枝浓艳几枝稀,自倚秋风意不违。
何事背时开独晚,欲人摇落见芳菲。
七十二峰摇秋光,潇湘水寒木叶黄。
问予此去何所慕,云深恐有高人藏。
雪下寻香久不闻,梁潭江上梦逢君。
宁知花意将谁好,岁晚相期伴白云。
设浆亦未过为奇,饥渴由来共有之。
但遣儿孙常记取,慇勤岂用路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