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凯所作的《古意(其八)》,通过对古人原子思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这位清贫却志向高洁的学者的深深敬仰。诗中原子思的形象贫穷却精神饱满,衣着简朴,居住在简陋的衡门,却能弹琴吟唱超脱世俗的逸诗。诗人以大夫的来访和感叹,表现出对原子思生活状况的关心,以及对他因贫病而遭遇的不公的同情。
"食粟岂云饱,衣裘岂应时"这两句,表达了对原子思清苦生活的深刻理解,暗示他并未因物质匮乏而满足,反而追求精神的富足。"谁为同门生,白首不见知"则揭示了原子思的孤独,尽管才华出众,但知音难觅,直到老去仍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整体来看,袁凯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原子思的人格魅力,也寓含了对当时社会忽视人才、贫寒士人的感慨,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