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民表为吴舍人的内子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人通过描绘主人公容颜虽改但内心悲痛不减的形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讵是朱颜改,还悲白发催",意指逝者虽然青春不再,但更令人痛心的是岁月催人老,白发早生。接着,诗人借未封赏、无人归来的意象,暗示了逝者未能实现的愿望和人生的无常:"未闻封石窌,谁见返瑶台"。"石窌"象征功名,"瑶台"则指仙境,暗示逝者未能享受应有的荣誉和归隐的理想生活。
"瑟共湘灵鼓,舟从易水回",通过湘灵鼓和易水的典故,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湘灵是古代传说中的湘水女神,易水则是荆轲刺秦之地,这里寓指逝者如湘灵般飘渺,又如荆轲般壮志未酬。最后,"江蓠应可荐,词客有馀哀",江蓠是一种香草,诗人以之寄托哀思,表达自己作为词客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以及对亡者美德的赞美。
整体来看,黎民表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典故,情感深沉,展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