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述效涪翁体(其一)

少时好博情不专,晚年学道忘蹄筌。

日长掩书不复读,森然万象来我前。

后生问我何宗旨,笑而不答坐隐几。

秋深闻得木稚香,乃知吾无隐乎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作霖从年轻时的博学多情但不够专一,到晚年转向修道,专注于内心世界的转变过程。他不再沉迷于书籍,而是让自然万象在心中显现,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面对后辈询问他的生活目标,他笑而不答,选择以隐逸的态度示人。秋天里闻到木头的清香,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无需刻意隐藏,心境达到了与自然合一的境地。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阶段的反思和内心的宁静。

收录诗词(12)

陈作霖(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述效涪翁体(其二)

我今衰朽百无用,一枝老笔犹飞动。

建康嘉瑞颂赤乌,《太玄》终篇吐白凤。

尚忆嬉游科举场,后来声望重江乡。

他时人傥传遗稿,莫误虞山拂水庄。

形式: 古风

摇落(其一)

摇落天涯暮,羁栖感不胜。

无家遂耕隐,有妇作吟朋。

多病风怀减,悲秋客思增。

吾生安守拙,与世敢模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摇落(其二)

旧业荒三径,严亲滞一官。

十年遭丧乱,万状忍饥寒。

作客曾何补,依人总觉难。

愁多怯霜鬓,引镜几回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秋夕

木末秋云飞,晚霞不成霁。

凉风动虚幌,杂卉媚幽砌。

坐对日西匿,遥空但阴翳。

向夕蛩声来,秋心忽满地。

焚膏手残帙,万籁感情思。

羡他邻妇织,已为岁寒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