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的《和太守叔康以诗答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太守叔康的敬意与赞美。
首联“铃阁挥毫写浩才,云笺艳艳发松煤”,以“铃阁”象征官署,以“挥毫”描绘诗人创作时的神态,通过“浩才”赞美太守叔康的才华横溢。接着,“云笺”与“艳艳”、“松煤”形成色彩与质感的对比,既展现了诗文的华美,也暗示了太守叔康的文采飞扬。
颔联“桃投愧匪千年种,瑶报荣誇十袭开”,将桃树与瑶草进行对比,桃树虽非千年之种,但其开花之盛却足以媲美瑶草的荣华。这里以桃树自喻,表达了诗人对太守叔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太守叔康政绩的赞誉。
颈联“目送武陵佳实去,耳听清庙雅音来”,运用了“武陵”这一典故,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远去,而“清庙雅音”则代表了高洁的品德与优雅的音乐,表达了诗人对太守叔康高尚人格的钦佩与向往。
尾联“不龟献药尝封地,未似芹诚致赠瑰”,以“不龟献药”和“芹诚致赠瑰”为喻,前者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献药,后者则是以芹菜作为珍贵礼物赠送,两相对比,表达了诗人认为太守叔康的贡献与恩泽远超于这些传说中的仙人或礼物,对其深感敬仰与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的巧妙运用,以及对太守叔康的深情赞美,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