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懒云庄》由明代诗人张瑰所作,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对云的喜爱与亲近,以及其生活中的悠闲与自在。
首句“隐君襟抱何萧散”,开篇便点出了隐士的超凡脱俗之气,其胸怀广阔,不拘于世俗。接着“一生爱云喜云懒”进一步描绘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喜爱云,享受与云相伴的日子,表现出一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山中结屋近云林,长得与云相往返”,描述了隐士在山中建造居所,与云林为伴,与云相伴往来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氛围。
“杜陵水竹旧为邻,风泉满院花草春”,通过对比杜陵的水竹与自己庭院的风泉、花草,突显出隐士生活环境的清幽与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辋川山水不堪数,平泉树石那足珍”,以辋川和平泉的山水树石为例,强调了隐士所处环境的美丽与独特,进一步烘托出其生活的高雅与宁静。
“床头纵横满书卷,欲读不读兴即倦”,写出了隐士虽有丰富的书籍陪伴,却常常因兴趣转移而不愿深读,体现了其随性而为的生活方式。
“三年不折元亮腰,两日一洗嵇康面”,引用陶渊明和嵇康的故事,表达了隐士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束缚的不屑。
“一身天地任夷犹,等閒万事空中浮”,最后两句总结了隐士的生活哲学,认为自己如同天地间的一粒微尘,随波逐流,对世间万物保持淡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随性自在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