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闻蒲类海,乃在天山以外之穷边。
河源除非张骞到,弱水只是神贤传。
我居岭南万余里,游屐所不经,宦辙所不上,耳闻臆断而已矣。
一朝九塞谪,风洞火山全阅历,犹是南路由官驿。
今从北路归,雪花时共柳花飞。
要度冰山寻古辙,先经蒲类浣征衣。
滟滟溶溶波一片,寸苇纤鳞都不见。
周三百里磨青铜,历万千年澄匹练。
旱不竭,潦不增,冻合天河总不冰。
紫绂金貂集簪弁,柔毛刚鬣春秋荐。
相传中有冷龙潜,裂肤堕指自年年。
边黎百万需膏泽,莫抱颔珠冷处眠。
此诗描绘了蒲类海的壮丽与神秘,以及其周边环境的艰苦与丰富。开篇即以“昔闻”引出对蒲类海的向往与好奇,随后通过张骞和弱水的传说,强调了其地理位置的偏远与历史的深远。接着诗人自述经历,从岭南万里之外来到此地,亲身经历了风洞火山的险峻,而后又从南路返回,途中雪花与柳花交织,景象别具一格。
回归北路,诗人意欲穿越冰山,探寻古人的足迹,同时洗涤征衣,以示对这片土地的敬意。蒲类海的景象被描绘得如梦似幻,波光粼粼,却寸苇纤鳞皆不见,仿佛是自然界的某种隐喻。三百里的湖面如同磨砺过的青铜镜,历经千年仍保持其清澈如练的状态,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恒久。
进一步,诗人描述了蒲类海的干旱不竭、积水不增,与天河相连却总不结冰的特性,凸显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紫绂金貂、簪弁等象征着边疆的繁华与秩序,而“柔毛刚鬣春秋荐”则描绘了边疆人民的生活与祭祀活动。最后,诗人感慨边民需要充足的雨水滋润,表达了对边疆地区民生的关注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蒲类海的自然景观与地理特征,也融入了对边疆社会生活的思考与关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广阔的视野。
不详
土木经营淡淡参,朱漆阙门不朝南。
官衙到籍依山势,留作登瀛海客谈。
楚水秦川过几重,柳中城里遇春风。
花凝红杏胭脂浅,酒压葡萄琥珀浓。
古塞老山晴见雪,孤村僧舍暮闻钟。
羌酋举首遵声教,万国车书一大同。
古道千盘草木荒,戍旗一片黯春阳。
谁知石烂山枯后,犹有残碑记汉唐。
安边有策富强资,万廪千仓食司支。
棉吐雪花似抱布,桑铺云叶算抽丝。
玉河吐气精华聚,铜穴流膏鼓铸施。
地利将兴人事待,功成终赖吏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