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汤海秋仪部浮丘阁诗集

泥尘没踝门巷窄,兴来拓此为八极。

三杯俯仰天地清,一卷苍凉鬼神入。

疾如风雨喧灵湫,太阴黑蜧升云头。

雷公合沓伐天鼓,木怪潜匿山精愁。

静如寒江转孤月,浩漫珠光摇贝阙。

危矶扼水水忽怒,一线惊涛百回折。

煌煌京洛开朱门,蹇驴破帽多才人。

孤寒奇愤塞胸臆,欲假君笔喷酸辛。

君方少壮拥章绶,容台礼乐供讨论。

悲歌击剑问何事,但贵雅拜仪温文。

朱镫三复奋起舞,知君感激为万古。

诗坛大义久颓堕,健者今生必韩杜。

眼含双泪怀庭闱,手剔群家奉邹鲁。

浮学郎署士有命,何肯修容媚公府。

镫不煜煜雄鸡鸣,我剑在壁亦有声。

无君才笔合草莽,爱君笃诚如弟兄。

我不愿君烟霞气,浮丘老仙真把袂。

亦不愿君山水痴,桃花江上弄泉石。

巨儒吐辞如洪钟,要铸宝鼎铭殊功。

后生读史记名姓,不在区区文苑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汤海秋仪部所编诗集《浮丘阁诗集》的赞赏与感慨。首句以狭窄的巷道和满地泥尘,象征着世事纷扰,而汤氏却能在此环境中开拓出一片文学的广阔天地。接着,诗人通过饮酒赋诗,赞美其作品的清新脱俗,仿佛连鬼神也为之感动。

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疾风骤雨、太阴黑蜧、雷公击鼓等,展现了汤诗的磅礴气势和艺术感染力。随后,诗人将汤氏比作京都的才子,虽然身处困境,却怀揣孤寒奇愤,渴望借助诗篇表达内心酸辛。

然而,汤氏并未沉溺于个人情感,而是积极参与朝廷的礼乐讨论,保持着温文尔雅的态度。诗人对汤氏的才华和品格表示敬佩,认为他有韩愈、杜甫般的文学造诣。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只为迎合权贵而忽视真正文学价值的人。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汤氏坚定志向的认同,希望他能在文学领域独树一帜,如同巨儒铸鼎般留下深远影响。整首诗情感饱满,对汤氏的诗才和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寄寓了对后世文学的期待。

收录诗词(22)

潘德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涿州吊汉昭烈

汤桓学伊管,此风邈云汉。

师道懈不立,治法日涣散。

堂堂汉昭烈,受教抑气岸。

能求诸葛公,由师卢子干。

少若懵大儒,老靡股肱赞。

帝王重典学,伊傅理一贯。

光武游学时,经术亦潜玩。

孙曹彼何师,颐指气慆慢。

宜以僣窃终,《春秋》书贼乱。

形式: 古风

树斋先生廉峰太史招集江亭销夏(其一)

车马各成市,清凉让此间。

地含九秋气,天与半窗山。

风雅殊方合,尊罍竟日间。

谁怜郭功甫,独客自愁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树斋先生廉峰太史招集江亭销夏(其二)

亭馆披襟地,涂泥滴汗时。

清风满堂快,甘雨到田迟。

即事沧浪咏,惊心云汉诗。

西畴积禾稼,醉倒亦奚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过匡衡故里作

大儒盛时栋,为儒衰世珍。

子政忠被谤,衡也坐秉钧。

小心事权要,大言论妃嫔。

可以弼天子,不敢忤幸臣。

千古此秘要,沽直登要津。

儒者学何事,大节宜轮囷。

哀哉匡张辈,所学岂不醇。

经术与文章,无补瓦裂身。

乃知患失念,六籍之荆榛。

《小雅》好正直,垂诫何谆谆。

说《诗》求解颐,知非鲠亮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