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二)

漏沈沈,竹萧萧,蒲团禅定坐终宵。

古庙香炉无气息,一条白练如琼绡。

性海澄澄波不起,宛似冰壶沈玉李。

庸人泥教不知归,七窍凿开混沌死。

虽云至道绝音容,不离幻有成真空。

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

大用全提自宽绰,禅将交锋何矍铄。

醒时呼起梦中人,遍济含生其利博。

本无内外与中边,踏破威音劫外天。

污泥深处种青莲,升平世界沈烽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禅修景象。"漏沈沈,竹萧萧"以深夜漏声和竹叶摇曳声渲染出寂静的氛围,暗示主人公在古庙中独自禅定,直至天明。"古庙香炉无气息,一条白练如琼绡"运用比喻,形容香炉不再燃烧,只有洁白的香灰如同精致的绸缎,象征心境的纯净。

诗人进一步强调禅定的境界,"性海澄澄波不起,宛似冰壶沈玉李",将内心比作平静如镜的湖水,没有一丝涟漪,犹如冰壶中的玉石,晶莹剔透。然而,他并未完全脱离尘世,而是以智慧洞察人生,"庸人泥教不知归,七窍凿开混沌死",批评世人被世俗观念束缚,失去了真我。

"虽云至道绝音容,不离幻有成真空"表达了禅宗的至高境界,即虽无言语表露,却在虚幻中达到真实。"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则寓意修行者不断精进,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提升,更是周遭环境的净化。

最后,诗人以"大用全提自宽绰,禅将交锋何矍铄"表达禅师的从容与智慧,即使在醒时与梦境之间唤醒他人,也怀有广大的慈悲心,"醒时呼起梦中人,遍济含生其利博"。他认识到内外中边皆是空性,"踏破威音劫外天",在困境中也能保持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禅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慈悲情怀。

收录诗词(727)

耶律楚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字:晋卿
  • 号:玉泉老人
  • 生卒年: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

相关古诗词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三)

雨萧萧,风萧萧,对床谈道彻清宵。

欲画太虚无面目,慎无落笔污冰绡。

人间平地风波起,反笑于陵啖螬李。

富贵荣华都几时,迷者孰能死前死。

须弥芥子云相容,神通妙用不空空。

劫火洞然渠不坏,纸鸢能禦毗蓝风。

龙象腾骧何绰绰,回视驽骀空矍铄。

悟时一语透尘沙,安用才学恃宏博。

维摩方丈傍无边,个中无碍散花天。

回途稳稳步双莲,得玄鸟道横晴烟。

形式: 古风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四)

院深深,籁萧萧,伽陀舒卷度兰宵。

若解荷心系珠露,便能天外裁云绡。

大觉空生一沤起,悟斯独有屏山李。

穿透楞严第一机,方信庵中人不死。

个里家风针不容,梦回六趣大千空。

道人受用本无尽,明月薄?细切风。

香象朋从威绰绰,独跳狂獐空矍铄。

悲心起处了无私,济度尘沙恩广博。

不涉中流离两边,下无大地上无天。

无人无佛台无莲,萋萋碧草生芳烟。

形式: 古风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五)

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神清半夜不成梦,书帷风细扬微绡。

运应昌期王者起,自愧文章输杜李。

窃同居易了无生,谁羡葛洪学不死。

一榻蒲团膝足容,翛然丈室塞虚空。

翻腾密藏明佛日,淘汰机缘振祖风。

丹凤冲霄何绰绰,失晓呆郎徒矍铄。

人间取舍本千差,世路穷通如六博。

幽人啸咏水云边,劫外光风自一天。

闲来石上栽红莲,水无波浪火无烟。

形式: 古风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六)

风萧萧,雨萧萧,萧萧风雨悲凉宵。

篱菊残英渍黄玉,林风脱叶飘红绡。

幽人辗转凌晨起,邂逅门前逢短李。

殷衰闻道有三仁,欲说九畴君不死。

穹庐相结为从容,悬河雄辨能谈空。

风神萧散野鹤立,照人玉树临秋风。

落笔新诗一挥绰,不似武人誇矍铄。

银钩笔力掩二王,照夜连城肯轻博。

他年相约秋山边,秋江一派连秋天。

闲听菱女歌采莲,轻舟一醉眠秋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