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竹杖歌

我有一枝筇,夭矫如游龙。

由来博望使西域,万里持寄衰病翁。

自蜀历楚入吴越,名山胜地多留踪。

先排衡山云,直上南台升祝融。

次登岘山首,北望京洛浮尘中。

白鹭洲前弄明月,黄鹤楼上迎清风。

东游秦望探禹穴,天台雁荡观奇峰。

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尘红。

飘然飞去不可执,西山南浦聊从容。

放行天地无障碍,倚观宇宙皆虚空。

横挑斜曳任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

提携九节常在手,四方上下俱相从。

我常病足不能履,赖汝左右扶持功。

老形已具身伛偻,讵可一日无此公。

杖兮切勿化龙去,留取百岁扶衰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代蔡戡的《筇竹杖歌》以竹杖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借助竹杖游历名山大川、探古寻幽的生活,同时也寓言了其坚韧不屈的人格特质。诗中竹杖被比喻为“夭矫如游龙”,象征着诗人虽年迈体衰,但精神犹健,志向高远。它陪伴诗人跨越蜀楚吴越,攀登衡山祝融、岘山,乃至秦望、天台、雁荡,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诗人通过竹杖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态度,"飘然飞去不可执",暗示竹杖不仅是实用之物,更是精神寄托。他恳求竹杖不要化龙而去,因为杖在他生活中不可或缺,如同老友一般给予支持和陪伴。诗的结尾处,诗人以“赖汝左右扶持功”直接表达了对竹杖的深深依赖,以及对岁月流逝、身体衰老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竹杖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与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琼花

平生湖海气,浪自青云期。

一为蓬莱游,时动泉石思。

徒糜太仓粟,饱食终日嬉。

尸素亦已甚,勇退夫何疑。

直道无所愧,愿学柳士师。

归来食不足,三叹汝坟诗。

亲老尚择禄,富贵当何时。

捧檄强自喜,安敢辞驱驰。

顾我性萧散,轩裳缚伊尼。

何当出幕府,还把江海麾。

思亲匪怀土,此意惟君知。

君抱四方志,扁舟羡鸱夷。

要先句践霸,乃以西子随。

不妨食肉相,兼有绝俗姿。

暂淹芙蓉幕,亟归凤凰池。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作十诗(其一)

我家本儒素,为吏廉而贫。

所仰斗升禄,役役常苦辛。

无地可置锥,有釜多生尘。

空馀清白操,以此遗后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作十诗(其九)

我亦大痴人,劝者多不足。

抖擞囊中金,倾倒囷内粟。

虽云壁徒立,尚有田可鬻。

百口勿啼饥,张颐仰看屋。

形式: 古风

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作十诗(其四)

晏子近嚣尘,萧何处穷僻。

我居城市间,而有山林适。

一水带清泚,万竹环翠密。

亦足了此生,人寿稀七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