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观水嬉

细浪摇罗,杨柳岸、微风乍薰。

指镜里、彩龙飞下,舞碎烟痕。

十里鼓声凉振雨,一湖扇影荡成云。

认珊珊、神女踏波来,金缕裙。残照隐,花外村。

疏树蔼,水边门。看琉璃掉破,几点青鳞。

画舫寻香怜小杜,野桥沽酒吊灵均。

采芳兰、何处寄相思,空翠昏。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满江红·观水嬉》是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夏日游乐图景。开篇"细浪摇罗,杨柳岸、微风乍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轻柔的水波和随风飘动的杨柳,营造出宁静而宜人的氛围。"指镜里、彩龙飞下,舞碎烟痕",运用比喻,将水中的倒影比作飞舞的彩龙,形象生动。

接下来的"十里鼓声凉振雨,一湖扇影荡成云",通过鼓声与湖面的扇影,展现了热闹的水上活动和夏日的清凉。"认珊珊、神女踏波来,金缕裙",则引入神话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仿佛仙女降临人间。

下半阙转向傍晚景色,"残照隐,花外村。疏树蔼,水边门",夕阳西下,村庄在花丛中若隐若现,水边的门户更显静谧。"看琉璃掉破,几点青鳞",比喻水面的光斑如同破碎的琉璃,点点青色,增添了动态之美。

最后,词人借"画舫寻香怜小杜,野桥沽酒吊灵均"表达对古代文人杜甫和屈原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留恋。"采芳兰、何处寄相思,空翠昏"以兰花寓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眼前美景的怅然若失。

整体来看,此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江南水乡的恬静,又有历史文化的底蕴,展现了词人对生活与自然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雨霁湖堤晚步

一镜层阴吹散了,诗情飞堕沧浪。

橹声塔影破微茫。峰峰匀湿翠,树树派斜阳。

不尽馀烟谁管领,被风留在垂杨。

迷离碎绿暗陂塘。未消鸦背腻,略逗燕心凉。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昼夜乐.同郁彝斋鼎钟、施可斋英兄莲舫集金沙港赏荷

游人合是风吹聚。共领略、林泉趣。

四围山色飞来,都被酒杯承去。水外烟痕烟外树。

衬数点、画中楼宇。随意放中流,好寻他鸥鹭。

木兰船系垂杨渡。正红衣、隔秋浦。

两般酒气花香,别有醉人心处。

古岸日斜蝉自语,被一片、绿阴遮住。

载得晚凉归,响几声柔橹。

形式: 词牌: 昼夜乐

菩萨蛮

枇杷阴里茶烟搁。琵琶声里香尘落。扶影出疏帘。

晚花凉鬓檐。依人怜楚楚。无计松眉宇。

水墨画罗衣。秋来瘦更宜。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苏幕遮.题赵笛楼笛楼图

碧云高,良夜静。楼在花阴,月在花阴等。

燕子梦长吹欲醒。四面青山,对面青山应。

艳情飘,幽绪警。各处黄昏,各样愁人听。

未是秋来先已冷。一树垂杨,一树相思影。

形式: 词牌: 苏幕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