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水图(其一)

山外山,水外水。微茫夕照中,黯淡白云里。

幽花野草山中春,葛巾野服山中人。

彷佛桃源武夷境,笔端造化妙夺神。

羡君自是隐逸者,门外不闻喧车马。

心目长存山水间,无声之诗有声画。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开篇“山外山,水外水”以叠词“外”字营造出广阔无垠的视觉效果,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无限延伸的空间之中。接着,“微茫夕照中,黯淡白云里”两句,通过夕阳与云彩的描绘,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郁美,使画面充满了诗意的氛围。

“幽花野草山中春,葛巾野服山中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将观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那里不仅有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还有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葛巾野服,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彷佛桃源武夷境,笔端造化妙夺神”则将这幅山水图与著名的桃花源和武夷山相联系,暗示其非凡的自然美景和精神境界,同时也赞美了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能够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巧妙融合。

最后,“羡君自是隐逸者,门外不闻喧车马。心目长存山水间,无声之诗有声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人羡慕画中之人能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安放于山水之间,认为这样的生活如同无声的诗歌,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如同有声的画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持久的回味。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图的细腻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收录诗词(21)

陈崇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山水图(其二)

云渺渺,水溟溟。

高树低树连阴密,远山近山无数青。

中有高人抱幽独,坐卧烟霞隔尘俗。

瑶琴一曲来宫商,俯仰乾坤心自足。

嗟余游宦住江东,此身未脱樊笼中。

披图蓦尔怀乡国,家在云山第几重。

形式: 古风

咏菊

商飙净群芳,秋光满径黄。

清香留晚节,佳色壮重阳。

叶外稀蝉语,篱边谢蝶忙。

陶公虽任懒,三径未曾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园晓起

春光无限意,晓日压栏红。

诗兴随吟笔,幽怀入钓筒。

人游交翠里,鸟语密阴中。

金谷真堪赏,朝朝与客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同沈宪长饮观音阁

坐客总非凡,狂吟醉石岩。

诸峰连座榻,极浦送归帆。

地迥凌高阁,春寒透旧衫。

仆夫催上马,钟响隔林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