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年再宿金峰下,身世飘然岂自知。
山谷有灵应笑我,纷纷南北欲何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金峰下再次宿营,这一行“十年再宿金峰下,身世飘然岂自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命运变迁的感慨。"身世"二字,暗示着个人的生命轨迹与社会大环境相互交织,而"岂自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迷茫和无奈。
接下来的“山谷有灵应笑我,纷纷南北欲何为。”则是诗人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这里的"山谷有灵",暗示着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可见的生命力或神性;而"应笑我",则可能是指自然界对诗人的世俗烦恼和无谓的奔波给予的一种超然的微笑。"纷纷南北欲何为"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长期在外奔走(可能是由于仕途生涯或其他原因)的迷惘与困惑,反问自己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状态,是一篇抒情性较强、寓意深远的作品。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
甄陶往往成今手,尚托声名动世人。
大梁春雪满城泥,一马常瞻落日归。
身世自知还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
万事悠悠心自知,强颜于世转参差。
移床独卧秋风里,静看蜘蛛结网丝。
竹上秋风吹网丝,角门常闭吏人稀。
萧萧一榻卷书坐,直到日斜骑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