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拄杖生根挑不上,钵盂无底满盛归。
净名何用空惆怅,哭罢香严也不知。
头蓬松兮郡辨,耳卓朔兮莫窥。
渡口船回人借问,寒山南畔石桥西。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示化士(其四)》。诗人以独特的禅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超脱。首句“拄杖生根挑不上”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对于世俗牵绊的挣脱,即使杖头深深扎根,也无法承载过多的负担。次句“钵盂无底满盛归”则寓意修行者的内心如空无之器,无论外界如何丰富,都能容纳并放下。
“净名何用空惆怅”中的“净名”可能是指佛教徒的法号,诗人说不必为虚名而烦恼,表达了看破红尘的心境。“哭罢香严也不知”暗指修行者经历情感波折后,对生死离别有了更深的理解,超越了世俗的情感纠葛。
“头蓬松兮郡辨,耳卓朔兮莫窥”两句通过描绘僧人的外貌和状态,强调他们内心的清净与超然,对外界纷扰视若无睹。“渡口船回人借问,寒山南畔石桥西”则以景结情,暗示修行者已经归隐山林,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回应了前文的超脱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不详
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六尘不恶机难测,三昧无声妙莫穷。
脱体顿抛忘朕迹,瞎驴何处觅行踪。
两个童儿舁木鼓,左边打了右边舞。
刹那变现百千般,分明示君君记取。
凤凰山下方求隐,摩竭城中又转身。
星电交驰何处是,旋机倒用若为陈。
居士门高无异说,山僧行处脱根尘。
风作伴,月为邻,三眼摩醯笑似瞋。
佗年策杖重倾盖,抵掌掀眉一笑新。
大哉观世音,功德不思议。
来说是非人,是非人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