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附凤所作的挽诗《挽赵秋晓》。诗人以赵秋晓的人生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逝者功名未竟、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发轫功名发未华”描绘了赵秋晓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起步时,才华尚未完全展现;“转头世事已堪嗟”则暗示了人生短暂,世事变迁,令人叹息。
接下来,“晚栽栗里归田菊”表达了对赵秋晓晚年选择归隐田园,种菊自娱的境况的描绘,与前文功名未遂形成对比。“早看长安得意花”则是对赵秋晓未能在仕途上大展宏图,只能旁观他人成功的遗憾之情。
“空忆去鸿留爪迹”借去鸿比喻赵秋晓,意指他虽然离去,但昔日的痕迹仍然留在人们心中。“祇今旧燕傍谁家”进一步抒发物是人非之感,旧日相识如今各自飘零,无人共话。
最后两句“重寻陈迹真如梦,疏柳残烟噪暮鸦”以景结情,诗人感叹过去的时光如梦般消逝,眼前只有疏柳、残烟和傍晚的乌鸦声,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寂寥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惋惜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