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山中月下的景象,充满了静谧与深邃的氛围。首句“长歌不为劳,起舞兴萧骚”以一种超脱的姿态开始,似乎在说诗人并不因歌唱而感到疲惫,而是随着内心的情感起舞,这种舞蹈或许带有几分萧瑟之意,但正是这份情感的释放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接着,“石壁云芝秀,风庭月树高”两句,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观,石壁上的云芝显得格外秀丽,而月光下的树木则显得高大而神秘,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敬畏。
“金蟆窥塔相,玉兔鉴林毛”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金黄色的月亮(金蟆)窥视着塔影,而洁白的月亮(玉兔)则映照着林间的细毛,这两句通过月亮的不同形态和位置,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和谐的氛围,仿佛月亮与自然界的万物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最后,“衣露瀼瀼湿,秋声捲夜涛”描绘了一幅秋夜特有的画面:露水沾湿了诗人的衣裳,而秋夜的声音如同波涛一般卷来,既有凉意,也有深沉的韵律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