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翻译

安卧斗帐中,寒夜寂静,不料一阵萧疏带凉的雨意,进了窗户,从梦中惊醒。住处地近城南,此刻听得城楼上更鼓敲了三响,已是三更天了。室内夜漏滴答、滴答,有节奏地连成一支水滴之声。窗外雨点潇潇阵阵,从杨柳叶尖上滴响,在芭樵叶片上溅响,奏成一场雨滴的交响乐。无情的雨滴,一个劲儿地滴,也不管要滴穿这一双愁人的耳,要滴破这一颗思乡的心。
雨丝真细,若有若无,飘飞在空中,如缕缕游丝。雨丝有时也加大而形成雨点,洒在植物叶上汇聚起来,又如颗颗真珠。叶子承受不了而珠落,滴答一响,碎了。雨珠的聚而复散,与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相似呵!刚才一晌好梦,就让雨声绘打破了。梦一醒,不由人不羡慕那些雨夜双栖的伉俪。此时此刻,让我的精神飞过无边的雨丝,与千里之外的人相会吧!

注释

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
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
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后阕三字四句也用对仗。
此调例用入声韵脚。
斗帐:小帐子,形状像倒置的斗,所以叫斗帐。
三鼓:三更。
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
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
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yuān)鸯(yāng)睡。
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寂寞与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声中的情感世界。"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景:一个沉睡之人的安稳与外界的寂静,只有窗外细雨的声音如织。

"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氛围,时间在滴答中流逝,而空间则被限定在南楼和水声之间。

接下来的"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将听觉细节推向极致,雨滴落在特定的植物上,增添了一丝生动之感。这两句通过对声音的精细描述,使读者几乎能听到那雨滴落在杨柳和芭蕉上的声音。

"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则是诗人的情感流露。雨声不仅触动了他的听觉,更引起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内心的忧伤。"游丝细"可能暗示着思绪如蛛网般细微而又难以捉摸,而"聚复散,真珠碎"则是对无法挽回的美好时光的哀叹。

最后两句"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安排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长存的感慨。"破我一床蝴蝶梦"可能象征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而"输他双枕鸳鸯睡"则是对失去之后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满江红(其一)寿宪幕

长风送月,近中秋、更无一点尘俗。

绛阙真仙来瑞世,昨夜翔鸾飞鹄。

奕世登科,诸昆竞秀,名盖天南北。

持心恬退,更能韫椟藏玉。

须信宪幕平反,据经议狱,全活阴功足。

川泳云飞宾主意,荐剡新翻浓墨。

一路欢声,几多和气,吹作长生曲。

赐环促召,清班两鬓长绿。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满江红.寿妇人三子皆贵九月十四

王母当年,瑶池会、曾充坐客。

对良辰为寿,复逢佳节。

屈指重阳才五,明朝月已圆如璧。

这夫人、真与柏舟姜,同年德。佳气霭,看葱郁。

称觞处,多欣色。更萱庭斑戏,桂芳品列。

未逊轲亲机教力,且如络秀声煊赫。

问金花、锡宠自谁加,河东薛。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二)寿李侯

银漏穿花,星河浅、窗胧曙色。

烧蜜炬、锦帏春煦,瑞烟濛幂。

堂上金钗行十二,庭前珠履三千客。

捧流霞、潋滟玉东西,歌声溢。全五福,知无敌。

来百禄,知无极。抱龙骧勋策,小劳公力。

袖内光藏神武剑,他年待正天西北。

顾贱夫、何可共功名,攀麟翼。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二)寿官员九月十二

一片秋光,看天宇、修眉浮绿。

都怪问、今朝爽气,十分堪掬。

梅岳仙翁来瑞世,年年好景人间足。

醉黄花、三日却称觞,钟天禄。不用把,香为祝。

身自有,长生箓。只宽平六考,几多戬谷。

袖手珍祠为足计,急流勇退宁随俗。

把庄椿、从此计春秋,无穷福。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