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战乱的繁鼓声,惊破霓裳羽衣的轻歌曼舞,海棠春睡的亭北,骤然一阵凄风苦雨。歌断宴残,一片凄惶的玉啼金哭,这北掳一去是何等的不堪悲苦?骆驼背上,摇摇晃晃泪眼模糊,押解的铁骑,一路巡防一路催逼,惊悸不定从朝到暮。故都啊,城外一席冷宴,辞别得那么仓皇急促,北上的锦帆龙舟,空载衰残的春色归去。
远望江南如画的半壁江山,可叹江淮两岸拱手相送,已非吾土。受降城下如茫茫秋霜白草干枯,北去的残余生涯将是无尽的凄凉酸楚。这狭窄舟中粉拥红围,夜深时疲困睡熟。又怎能分辨哪是高贵的殡妃,哪是卑贱的奴仆?只有瘦影伶俜的她一怀羁愁对一点渔火,犹自将难言的凄哀在琴声中低诉。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
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鞞:同“鼙”,军中小鼓。
霓裳:即《霓裳羽衣舞》,唐代宫廷乐舞。
海棠亭:即唐代皇宫中的沉香亭。
因唐玄宗在沉香亭上曾将杨贵妃比为睡起之海裳,故称。
玉啼金泣:指被俘北行的后妃、宫女、王孙等临行时痛哭流涕。
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描写北上途中羁旅行役的苦状。
匼匝:环绕。
龙艘锦缆:指被俘北上人员所乘龙船。
受降城:本为汉代接受匈奴贵族投降而筑的土城,故址在今内蒙古阴山北。
词中是指宋朝向元朝投降的临安城。
粉阵红围:指被掳的宫女。
一搦:一把。

鉴赏

这首诗名为《水龙吟》,创作背景是在淮河舟中夜晚听到宫人弹奏琴声,作者是宋末元初的词人汪元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句“鼓鞞惊破霓裳”以鲜明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通过听觉上的冲击,传达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情绪。“海棠亭北多风雨”则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将自然环境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三句,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时光的追怀和失落之情。这里的“歌阑”指的是宴席结束,“玉啼金泣”则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与内心的悲伤。

接下来的“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描绘了一种行走中的迷茫和孤独感,而这种感觉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则表达了对远离故土的哀愁。这里的“都门燕别”指的是与朋友或亲人的告别,而“龙艘锦缆”则象征着豪华而又无奈的离别。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两句中,“目断东南半壁”描绘了一种视线被阻隔的孤独感,而“怅长淮、已非吾土”则直接表达了对失去故土的深切哀愁。

“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三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传递出一种萧瑟而又悲凉的情感。这里的“受降城下”指的是战争后的废墟,而“草如霜白”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与生命凋零。

“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这三句在静谧的夜晚中描绘了一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里的“粉阵红围”可能指的是宫廷中的美女或是繁华的生活,而“夜深人静”则营造出一种寂静与孤独的氛围。

最后,“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三句集中体现了词人的情感和艺术追求。在这里,“对渔灯一点”描绘了一种宁静而专注的夜晚场景,而“羁愁一搦”则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至于“谱琴中语”,则是词人通过琴声来传递他内心的话语,既有对音乐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沉思。

整首诗词以其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怀旧、寂静与深邃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相思.越上寄雪江

吴山深。越山深。空谷佳人金玉音。有谁知此心。

夜沈沈。漏沈沈。闲却梅花一曲琴。月高松竹林。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四犯剪梅花.宫人鼓瑟奏霓裳曲

绿荷初展。海榴花半吐,绣帘高卷。

整顿朱弦,奏霓裳初遍,音清意远。

恍然在广寒宫殿,窈窕柔情,绸缪细意,闲愁难剪。

曲中似哀似怨。似梧桐叶落,秋雨声颤。

岂待闻铃,自泪珠如霰。

春纤罢按,早心已笑慵歌懒。

脉脉凭栏,槐阴转午,轻摇歌扇。

形式: 词牌: 四犯剪梅花

汉宫春.春苑赏牡丹

玉砌雕栏。见吴宫西子,一笑嫣然。

舞困人间半亸,艳粉争妍。

珠帘尽卷,看人间、金屋神仙。

歌队里,霞裾袅娜,百般娇态堪怜。

别有一枝仙种,更同心并蒂,来奉君筵。

猩蜃若教解语,曲谱应传。

柘黄独步,昼笼睛,锦幄张天。

试剪插,金瓶千朵,醉时细看婵娟。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玉楼春(其二)赋双头牡丹

帝乡春色浓于雾。谁遣双环堆绣户。

金张公子总封侯,姚魏弟兄皆列土。

碧纱窗下修花谱。交颈鸳鸯娇欲语。

绛绡新结转官球,桃李仆奴何足数。

形式: 词牌: 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