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毫端不及处,精神殊可掬。
靡靡听谈玄,六月添重服。
这首诗名为《墨竹》,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墨竹的细节,传达出一种深沉而生动的艺术感受。"毫端不及处"赞美了墨竹的精细之处,即使是最细微的地方也展现出高超的技艺;"精神殊可掬"则强调了竹子的精神风貌,仿佛能感受到其坚韧不屈的生命力。接下来的"靡靡听谈玄"可能是在暗示听者被竹子的精神所感染,甚至在炎热的六月也能感到仿佛增加了厚重的衣物般的敬意。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墨竹艺术和精神的深深赞赏。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出门溪叶乱纷纷,欲去重寻旧主人。
碓下莫辞腰石冷,古菱花绽不干春。
岩桂初飘好问津,软风轻结露华新。
诸方不用多招手,自有寻香逐臭人。
鼠入钱筒伎已穷,十年踪迹眼头空。
如今又问平田路,山舍半吹黄叶风。
憨泉一掬清无底,暗与曹源正脤通。
陆羽若教知此味,定应天下水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