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日往邵阳道中杂诗(其一)

作客真成计,逢春定别家。

故园风过柳,残月夜依花。

岐路马犹顾,轻波鸥自斜。

离心共芳草,著处便天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作为游子在外漂泊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春天离别的感伤。首联"作客真成计,逢春定别家"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当下的季节,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庭的牵挂。

颔联"故园风过柳,残月夜依花"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诗人的心境。风轻轻吹过故乡的柳树,而月亮在夜色中依傍着花朵,这些画面充满了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家乡温柔的记忆。

颈联"岐路马犹顾,轻波鸥自斜"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诗人骑马行走在歧路上,马儿似乎还在回首张望,而江面的鸥鸟则悠然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孤寂。

尾联"离心共芳草,著处便天涯"以自然之景寓言人情,诗人将自己的离愁比作无处不在的芳草,无论走到哪里,都如同身处天涯一般,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故乡的回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游子情怀。

收录诗词(112)

王闿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又字壬父,世称湘绮先生。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 字:壬秋
  • 号:湘绮
  • 籍贯:咸丰二年(1852)举
  • 生卒年:kǎi)运(1833—1916

相关古诗词

春社日往邵阳道中杂诗(其二)

细路引沙圻,墟人趁夕晖。

烟深镫影大,舟泊水声微。

晚渡争操楫,春寒懒换衣。

垂杨最关客,迎送总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蔡与循

晓色初明白马嘶,北岩雨霁秋鸦啼。

相逢十日正堪别,门前枯柳几人折。

西风吹水浮马蹄,东阡南陌无端倪。

樵人自问下山路,归客今过青岭西。

五年相识干戈后,往往空村共杯酒。

近闻下诏徵贤良,与子才名在人口。

田舍老翁莫论事,洛阳狂生长太息。

拂衣徒步且归来,看剑纵横泪沾臆。

城头画角萧疏鸣,舍傍秋草昼夜生。

驱车莫作远游赋,悲歌聊拟少年行。

昨夜微霜入罗幕,美人独梦锦衾薄。

陵上桂枝风下零,月里松子衣前落。

仙女山中红树深,相思咫尺碧山阴。

斜阳寂寂石林气,云冷烟空何处寻。

形式: 古风

与循行日同送陈希唐令弟泛舟下湘别于明冈渡口余骑送与循至石弯归行涓岸复遇陈舟遥语而别

清秋风日宜别离,石弯双折垂杨枝。

醉把金鞭入红树,坐看孤棹出青溪。

溪回路转秋烟烧,咫尺千重隔芳峤。

马上相逢舟上人,遥遥语笑风吹到。

道旁回首各东西,客子经过意不迷。

芦洲碧水随秋雁,茅屋炊烟闻午鸡。

云山十日同游衍,云林几曲仍相见。

别后谁言即歧路,归来孤坐怀清晏。

高楼寂寞向黄昏,独想行舟拂月痕。

空江夜泊亲渔火,微路潜行度石门。

秋山远近寻烟树,迢迢自作怀人句。

晚津骄马渡频嘶,长记停鞍送君处。

形式: 古风

喜闻官军收复九江寄胡巡抚(其一)

喉舌通三省,脂膏尽五年。

分忧群帅苦,闻喜万人传。

破竹成今日,栽瓜满废田。

便应乘夏水,浩荡起戈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