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吹老单于月一痕,江南知是几黄昏。
水仙冷落琼花死,祇有南枝尚返魂。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严冬中的坚韧与重生之美。首句“吹老单于月一痕”,以“单于月”象征寒冷的冬夜,月光如刀割般寒冷,暗示着环境的恶劣,梅花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顽强生长。接着,“江南知是几黄昏”,通过对比江南温暖之地与北方寒冷之地的黄昏次数不同,进一步强调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艰苦。
“水仙冷落琼花死”,这里将梅花与水仙、琼花并提,以水仙的冷落和琼花的凋零来反衬梅花的生机与不屈。水仙和琼花通常被视为高洁之物,但在严寒中却难以维持其美丽,而梅花却能在严酷环境中绽放,展现出生命的顽强。
最后一句“祇有南枝尚返魂”,点明了梅花的独特之处——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保持生命力,重新焕发生机。这里的“南枝”特指向阳的树枝,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对梅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力量的深刻感悟。
不详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北关到吴会,烟草亦诗情。
饮少但知价,行疏数问程。
天阴月不死,江阔水能生。
别后不得寐,相思还二更。
夜长春度梦,门雪拥笆篱。
不倚成山积,情知有霁时。
日高檐自雨,气上瓦如炊。
风过梅花湿,寒香只恋枝。
山中道士服朝霞,二十修行别故家。
留客一杯清苦蜜,蜂房知是近梅花。
樵斧丁丁响翠微,赪肩半脱汗身衣。
因来避雨岩前洞,裹得山蜂和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