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方坦庵至宁古塔近况

使者因声及远天,细询居处更依然。

须犹如戟惟添雪,诗可忘愁似涌泉。

渐有江涛传鸭绿,几曾山色类龙眠。

由来名士多荒谴,见说潮阳路八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姚孙棐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闻方坦庵至宁古塔近况》。诗中描绘了使者向远方传达消息的情景,询问方坦庵在宁古塔的生活状况。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方坦庵生活的环境与心境。

首句“使者因声及远天”,以使者的声音跨越遥远的距离,引出对远方人物的关注,营造了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细询居处更依然”则直接点明了使者询问的内容,即对方坦庵在宁古塔的居住情况是否依旧如故。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方坦庵的生活状态。“须犹如戟惟添雪”,以“犹如戟”的长须象征方坦庵的坚韧与不屈,而“惟添雪”则暗示岁月的流逝和环境的严酷。“诗可忘愁似涌泉”,则表达了方坦庵通过诗歌创作来排遣忧愁,如同泉水般源源不断,展现出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

“渐有江涛传鸭绿,几曾山色类龙眠”,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宁古塔的自然景观,江水波涛汹涌,山色如画,虽是异域之地,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同时,也暗含了方坦庵虽身处偏远,但内心世界依然广阔,能够欣赏并融入周围的自然之美。

最后两句“由来名士多荒谴,见说潮阳路八千”,诗人借古喻今,指出历史上许多名士都曾遭遇过艰难困苦,而方坦庵虽然远赴宁古塔,但其精神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韧不拔。这里“潮阳路八千”既是对方坦庵所经历路程的夸张描述,也是对其坚韧意志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使者与方坦庵之间的对话以及对宁古塔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方坦庵在逆境中的乐观态度和坚韧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名士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

姚孙棐(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客中除夕

故国当今日,闺人还倚扉。

此时犹不至,始拟未成归。

忍泪供生菜,多愁任敝衣。

应难独守岁,凭梦出深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匣镜

匣有秦宫镜,韬藏十五春。

恐憎愁面目,不敢数相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同潜柱宿百史署中话旧泫然久之

雨阁风灯影动摇,旧游回首倍萧条。

三年重酌荆卿酒,万里怜吹伍员箫。

玉署余生还啸咏,金门充隐羡渔樵。

尚思掩袂分携地,凝碧烟寒罢早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浈阳峡

闻道浈阳峡,扁舟此再过。

山围天忽小,石激浪偏多。

古木藏猿狖,空岩长薜萝。

客心惊岁晚,修阻奈愁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