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黄中的《不寐》描绘了诗人因病而早睡的情景。首句“多病眠常早”直接表达了身体不适导致的早睡,显示出诗人的疲倦与无奈。接着,“移灯近卧床”通过动作细节,展现了诗人试图在昏暗中寻找一丝安宁的场景。
“重翻经验本,那有断情方”暗示诗人可能在阅读医书或寻找治疗失眠的方法,但没有找到能解决内心情感困扰的良方,反映出诗人心中的纠结和情感的难以平复。窗外,“树响秋先到,窗虚月正凉”,秋意渐浓,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前,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寂寥愁不寐,更漏以何长”直抒胸臆,诗人沉浸在寂寥与愁苦之中,无法入睡,不禁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更漏声声,显得格外漫长。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煎熬,展现出一幅深夜难眠的孤寂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