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

猗猗涧边竹,青青岩畔松。

直干历冰雪,密叶留清风。

自期永相托,云壑无违踪。

如何两分植,憔悴叹西东。

人事多翻覆,有如道上蓬。

惟应岁寒意,随处还当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猗猗》,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所作。诗中以竹与松为喻,描绘了坚韧不拔、独立自处的品格,同时也反映了对人世变迁、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猗猗涧边竹”,以“猗猗”形容竹子的茂盛姿态,置于涧边,既展现了竹子生长环境的幽静,也暗示了其坚韧的生命力。接着“青青岩畔松”,以“青青”描绘松树的苍翠,生长在岩石旁,象征着松树的顽强和不屈。

“直干历冰雪,密叶留清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与松在恶劣环境中依然挺立的姿态,竹子虽直,却能承受冰雪的重压;松树的密叶不仅能够留存清风,更能在严冬中保持生机。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也是对人格品质的赞美。

“自期永相托,云壑无违踪”,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竹、松一样,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追求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然而,“如何两分植,憔悴叹西东”,诗人突然感叹,为何竹与松不能在同一处生长,它们各自在不同的方向憔悴,表达了对命运安排的无奈与遗憾。

“人事多翻覆,有如道上蓬”,将人世间的变幻无常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形象地描绘了世事的无常与不可预测。

最后,“惟应岁寒意,随处还当同”,诗人认为,只有在严冬时节,竹与松的坚韧才能真正显现,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像它们一样,保持坚贞不渝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竹与松的形象,寓意深远,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南溟

南溟有瑞鸟,东海有灵禽。

飞游集上苑,结侣珍树林。

顾言饰羽仪,共舞箫韶音。

风云忽中变,一失难相寻。

瑞鸟既遭縻,灵禽投荒岑。

天衢雨雪积,江汉虞罗侵。

哀哀鸣索侣,病翼飞未任。

群鸟亦千百,谁当会其心?

南岳有竹实,丹溜青松阴。

何时共栖息,永托云泉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溪水

溪石何落落,溪水何泠泠。

坐石弄溪水,欣然濯我缨。

溪水清见底,照我白发生。

年华若流水,一去无回停。

悠悠百年内,吾道终何成。

形式: 古风

诸生来

简滞动罹咎,废幽得倖免。

夷居虽异俗,野朴意所眷。

思亲独疚心,疾忧庸自遣。

门生颇群集,樽单亦时展。

讲习性所乐,记问复怀腼。

林行或沿涧,洞游还陟巘。

月榭坐鸣琴,云窗卧披卷。

澹泊生道真,旷达匪荒宴。

岂必鹿门栖,自得乃高践。

形式: 古风

无寐二首(其一)

烟灯暧无寐,忧思坐长往。

寒风振乔林,叶落闻窗响。

起窥庭月光,山空游罔象。

怀人阻积雪,崖冰几千丈。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