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次韵碧窗聂道录”为题,出自宋代诗人俞德邻之手。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深沉的情感。
首句“胸蟠今古袖披披”,诗人以“胸蟠今古”描绘其博学多识,思绪纵横古今,犹如历史长河中的巨石,稳重而深远。接着,“袖披披”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洒脱不羁的风度,仿佛他的思想如同飘扬的衣袖,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老作黄冠恐未宜”一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已年迈,但若以道士的身份自居,恐怕并不合适。这里既有对自身身份的反思,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辽鹤不归人已换,濠鱼自乐子焉知”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辽鹤象征着久别重逢的渴望,却终未能如愿;濠鱼则自得其乐,却不知人间沧桑。这两句寓言深刻,寓意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感慨。
“瓠留西域青精饭,杖削东川紫玉皮”两句,通过描述西域的葫芦和东川的紫玉杖,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超脱与自然之乐。葫芦与青精饭、紫玉杖,都是自然界中的寻常之物,诗人却能从中寻得乐趣,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我似渊明君陆静,相看一笑俨前时”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陶渊明和陆静,表达了对两位先贤的仰慕之情。同时,通过“相看一笑俨前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象及历史典故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高远的情怀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