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无红

闽儿手拔闽山舞,醉著巫衫代神语。

绛绡三尺首髼然,千里腥风啸红虎。

但欲屠人饱红腹,不管飞花碎红雨。

一红唱而百红和,南剑津头血漂杵。

神兵十万自天来,扼红之喉剪红羽。

暮枭红党徇军门,晨缚红魁献明主。

尚书气与秋天杳,不忍歼红红可抚。

红争悔祸指闽天,巫亦今为帐前虏。

毁红旗,卧红鼓,红帓纷纷弃如土。

翠笠冲烟下南亩,我作铭诗勖尔红,愿闽无红千万古。

呜呼愿闽无红千万古,老去残红双鬓苍,休说干戈向儿女,只说尚书尔慈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闽无红》,是明代诗人周鼎所作。诗中描绘了对“红”这一象征性事物的激烈斗争,以及最终胜利后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开篇以“闽儿手拔闽山舞,醉著巫衫代神语”描绘了战斗的激烈与神秘色彩,通过“闽儿”、“巫衫”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仪式感的氛围。接着,“绛绡三尺首髼然,千里腥风啸红虎”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血腥与恐怖,将读者带入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之中。

“但欲屠人饱红腹,不管飞花碎红雨”两句,揭示了敌方的残忍与无情,同时也展现了战斗的残酷。随后,“一红唱而百红和,南剑津头血漂杵”描绘了最终胜利的景象,胜利者们齐声高歌,欢呼雀跃,鲜血在南剑津头汇聚成河,象征着战争的结束。

接下来,“神兵十万自天来,扼红之喉剪红羽”表达了胜利者的强大与正义,他们如同从天而降的神兵,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毁敌人。紧接着,“暮枭红党徇军门,晨缚红魁献明主”描述了对敌人的彻底征服,以及对胜利者的尊敬与归顺。

“尚书气与秋天杳,不忍歼红红可抚”则体现了胜利者内心的仁慈与宽广,他们不愿继续屠杀,而是选择安抚被征服者。最后,“红争悔祸指闽天,巫亦今为帐前虏”表明了敌人的悔悟与投降,巫师也成为了胜利者的俘虏。

“毁红旗,卧红鼓,红帓纷纷弃如土”描绘了胜利后的景象,红旗被销毁,战鼓被废弃,红色的旗帜和物品被丢弃,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新的开始。“翠笠冲烟下南亩,我作铭诗勖尔红,愿闽无红千万古”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希望闽地永远没有战争,和平永存。

“老去残红双鬓苍,休说干戈向儿女,只说尚书尔慈父”则是对年老者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子孙后代不再经历战争,而是生活在和平与安宁之中,将尚书视为慈爱的父亲般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44)

周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铸,字九鼎。博览群书。正统中参赞军务金濂辟为幕僚,从至福建。旋授沭阳典史,为王竑所恶,罢官归。遨游三吴,卖文为生。与修《杭州府志》。有《桐村集》、《疑舫集》、《土苴集》

  • 字:伯器
  • 籍贯:浙江嘉善
  • 生卒年:1401—1487

相关古诗词

题春晓苕溪图

海岳庵前真凤雏,写此春晓苕溪图。

笔精墨妙澹无迹,但见一幅云模糊。

千舒万卷纸欲毛,人家彷佛临江皋。

市远不知更几点,村深自觉鸡三号。

苕花流尽馀不月,何处烟中棹歌发。

初疑咫尺天苍凉,又道微茫水空阔。

凤凰山下钱王孙,载书汎宅来吴门。

题诗看画足宾客,长篇短章星斗繁。

百年耆旧竟沦落,此图去作他人物。

宝剑谁将土花蚀,光射牛女寒不没。

飞堕王郎杏花圃,开户得之喜欲舞。

卷中半是三吴人,诗画一时皆入神。

却笑桐村老迂牧,葡萄后尘追绝躅。

吁嗟王郎且珍袭,不拜犹当下长揖。

米家石丈诚难遇,牧也徒狂惜无补。

五色王葩雨吾雨,欲起元晖与之语。

形式: 古风

幽澜泉

爱此栖禅地,佳哉有此泉。

但闻遗自古,不识是何年。

未濯尘心净,安知此味玄。

寺门新揭匾,薇省笔如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梅花庵

梅花庵戏墨,零落满人间。

纸爱光逾润,云空鹤未还。

野园荒冢在,文碣古苔斑。

结伴寻幽去,聊乘半日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江泾村

江泾好村巷,稠屋似廛居。

词赋工无益,耕渔乐有馀。

土祠春社后,野寺暝钟初。

我欲频来往,扁舟当笋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