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九日登舟闻迓卒鼓角发严

古郡裁仪自太平,百艘初奏夜严声。

渔挝鼓史催三奏,龙角单于动五更。

岸柳青烟留帐饮,堤莲红焰耿纱明。

津亭独坐逌然笑,不似池蛙两部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古老的郡邑自太平时期就定制了礼仪,夜晚的仪式开始时,百艘船只齐鸣
渔者敲击的鼓声和史官的催促,奏响三次,龙角声在五更时分唤醒沉睡
河岸边的柳树笼罩着青烟,像是为帐中的宴饮增添诗意,堤上的莲花红光照亮纱帘
渡口亭中我独自坐着,悠然微笑,不像池塘里的蛙鸣嘈杂

注释

古郡:古代的郡城。
裁仪:制定礼仪。
太平:社会安定,和平时期。
百艘:众多船只。
渔挝鼓史:渔夫敲击的鼓声和史官。
龙角:古代用于报时的乐器。
五更:古代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五更是黎明前。
帐饮:设帐饮酒。
堤莲:河堤上的莲花。
津亭:渡口的亭子。
逌然:悠闲的样子。
池蛙:池塘里的蛙。

鉴赏

这首宋诗《五月九日登舟闻迓卒鼓角发严》是岳珂所作,描绘了古代郡城在太平时期的一种仪式景象。首句“古郡裁仪自太平”展现了古时郡邑按照和平时期的定制举行活动。接着,“百艘初奏夜严声”描绘了夜晚船只排列,迎接某种严肃仪式时的音乐响起,气氛庄重。

“渔挝鼓史催三奏,龙角单于动五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鼓声和号角的节奏,渔人击鼓,鼓史指挥,三奏过后,龙角声在黎明前的五更时分震动四方。岸上的柳树笼罩在青烟中,如同帐饮的背景,而堤边的莲花在纱灯下显得格外明亮。

最后,“津亭独坐逌然笑,不似池蛙两部鸣”诗人独自坐在津亭,悠然自得地笑着,与池塘中蛙鸣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周围环境的欣赏,不同于蛙鸣的嘈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古郡迎接仪式的生动画面,传达出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生活的闲适之情。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五年不治笔研奉诏起家是日始草辞免奏旋假书吏于郡题写皆生疏又堂帖趣行三日戒涂偶成二首(其二)

露封誊奏晓鸣铃,当御应关乙夜呈。

京兆有装随使者,陈留无酒忆厨兵。

故营将钺谈家世,老吏公车识姓名。

尘事看看到书尺,更惊三日有王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五年不治笔研奉诏起家是日始草辞免奏旋假书吏于郡题写皆生疏又堂帖趣行三日戒涂偶成二首(其一)

五年尺牍不笺天,一日除书到枕边。

感欲宣心笔无语,恩惭糊口鼎馀饘。

说骖尚恐传音误,书马还思习札便。

烛灺烧残人未寝,却输铃下惬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以庐山所产天花蕈冬笋玉延饷赵季茂通判

已认山家作当家,与猿分栗雀分茶。

气先十月地抽笋,光现五台天雨花。

幸有玉延炊夜月,肯令绣谷咽朝霞。

凭君试隽山中味,却较閒忙定不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六月二十一日内引赐对缉熙殿玉音宣问漏下数刻将退赐金币香茗有差既而御笔除长地官将旨八路复赐一札兼镇姑孰敬纪感遇以昭恩荣四首(其四)

单轺从此历湖阴,自愧便蕃圣泽深。

赠策不烦秦士叹,埋轮聊见汉臣心。

主忧未解诚知辱,民瘵犹思力不任。

表语拳拳怀美报,用中聊以当虞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