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修睦上人听猿

禅客闻犹苦,是声应是啼。

自然无稳梦,何必到巴溪。

疏雨洒不歇,回风吹暂低。

此宵秋欲半,山在二林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禅客听了都感到痛苦,这声音应该是悲泣。
自然不会有安稳的梦境,何必要来到巴溪这个地方。
稀疏的雨点不停地下落,微风吹过使它暂时降低。
今夜秋天将近一半,山峦位于两林的西边。

注释

禅客:指修行的僧人。
苦:感到痛苦或悲伤。
声:指哭泣的声音。
啼:哭泣。
自然:自然而然,不经人为。
稳梦:安稳的梦境。
何必:何必要。
巴溪:地名,可能有特殊寓意。
疏雨:稀疏的雨点。
洒不歇:不停地下落。
回风:逆风或旋风。
暂低:暂时降低。
秋欲半:秋天即将过去一半。
山在二林西:山位于两片树林的西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客对于自然界的感受与思考。"禅客闻犹苦,是声应是啼"表达了禅客对猿鸣声音的感同,似乎听到的是一种悲苦的呼唤,这不仅反映出禅客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与大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

"自然无稳梦,何必到巴溪"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禅客认为自然本无常态,不需执着于某一处所,因此不必特意前往名胜之地如巴溪。

接下来的两句"疏雨洒不歇,回风吹暂低"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细雨绵绵,微风轻拂,这种氛围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调,同时也映衬出了禅客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定。

最后两句"此宵秋欲半,山在二林西"则指向了时间和空间的具体感受。秋夜将近中分,山影隐现于二林之西,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象征着禅客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猿鸣声的感应、对自然状态的超脱,以及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客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收录诗词(196)

李咸用(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彭进士秋日游靖居山寺

秋山入望已无尘,况得闲游谢事频。

问著尽能言祖祖,见时应不是真真。

添瓶野水遮还急,伴塔幽花落又新。

自笑未曾同逸步,终非宗炳社中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彭进士感怀

人生谁肯便甘休,遇酒逢花且共游。

若向云衢陪骥尾,直须天畔落旄头。

三编大雅曾关兴,一册南华旋解忧。

四海英雄多独断,不知何者是长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蒋进士秋日

晚雨霏微思杪秋,不堪才子尚羁游。

尘随别骑东西急,波促年华日夜流。

凉月云开光自远,古松风在韵难休。

男儿但得功名立,纵是深恩亦易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咏柳

日近烟饶还有意,东垣西掖几千株。

牵仍别恨知难尽,誇衒春光恐更无。

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

天应绣出繁华景,处处茸丝惹路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