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髻岭

乱山如发何鬅鬙,一盘一转云层层。

绿螺挽出见天巧,严妆靓黛急夸矜。

芙蓉高耸连天碧,风鬟雾鬓烟长湿。

人如蝴蝶髻边飞,绝顶梅花艳于雪。

上有花枝簪带香,下临清溪明镜光。

东方初曙早晞发,皎如翠凤鸣朝阳。

岭头登跻髻头住,身在云中跨云去。

三十余里菱湖开,回首花鬓浥仙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宗稷辰的《丫髻岭》描绘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乱山比喻为蓬松的发丝,形象地展现了山岭的峻峭与层次。"绿螺挽出见天巧"一句,将山势比作女子精心梳妆的发髻,显露出大自然的巧妙与精致。

接着,诗人运用"芙蓉高耸连天碧"和"风鬟雾鬓烟长湿"的意象,描绘了山峰如芙蓉般挺拔,雾气缭绕,如同女子的发鬓湿润,增添了神秘与诗意。"人如蝴蝶髻边飞"则以轻盈的动态,比喻人在山间行走,仿佛蝴蝶翩翩,而"绝顶梅花艳于雪"则以梅花点缀,更显山顶的洁净与高洁。

山腰处,"上有花枝簪带香",暗示着花香四溢,下有"清溪明镜光",清亮如镜,映照出晨曦的美景。诗人通过"东方初曙早晞发",表达了对新的一天的期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最后,诗人以"岭头登跻髻头住"描绘登顶的瞬间,仿佛身在云端,"跨云去"则显出超脱之感。"回首花鬓浥仙露"则以花露点染,增添了几分仙气,收尾留给人无限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丫髻岭的秀美风光,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展现出清新的山水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23)

宗稷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汴京怀古

莽莽中原戒大河,气争龙虎古今多。

宣防终少金堤策,繁艳犹闻雪苑歌。

蓬泽烟波飞野禽,艮山花石付明驼。

名王代谢声华尽,祇有夷门竟不磨。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溪山纪游诗

居永十三年,溪山如我乡。

足所未曾到,芝柳遥相望。

胜游久思补,每为俗虑妨。

昨闻萧子约,入耳神已翔。

策勇无逡巡,岂畏炎伞张。

登山先涉渊,溯洄招一航。

舟沿染溪渌,夹岸花草香。

屡折逾清幽,兴怀梅壑长。

古潭指钴鉧,元址未暇详。

鱼矼怅阻舟,我友示周行。

王孙老愚溪,山环井里旁。

导我先芝岩,直上千仞冈。

荒寺负石壁,其下殊清凉。

茗果顿解渴,幸得我友将。

石皆具岩形,谺谽崛且强。

众窃不尽辟,通塞分明盲。

求岩转不得,履峭心彷徨。

迟久始见之,石户萝葛荒。

攀援入幽谷,身绕龙螭肠。

渐入光渐黝,然炬照昏黄。

家僮学蛇行,深探喜欲狂。

黑地见人立,凝铸白石浆。

肤寸缝偶裂,一线偷天光。

外岩更陡绝,洞口横石梁。

可望不可下,坐啸凌空苍。

归路径平畴,小桥通陂塘。

中田突岩石,柳倨曾相羊。

地僻人迹稀,云根任纵戕。

伯清记犹存,余刻多迷茫。

总呵责鬼物,斧刃驱猬螗。

爱人及遗迹,忍不加禁防。

行行屡回顾,怀古增慨慷。

连舟度带水,无劳褰子裳。

归来千秋馆,午晷当骄阳。

卧游续前胜,清梦飞篷舱。

神中满烟云,脚底思雷硠。

好景不能说,但觉气激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偕青园登繁塔

断塔荒凉王气空,檐铃不语静天风。

巢危鹤去青云表,水徒龙归大壑东。

梵简旧曾翻善业,苔纹近已绣空桐。

低徊无限沧桑事,尽在苍茫一望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题王叔和所藏磬石本兰亭叙

升庵嗜古多创奇,岣嵝石鼓纷陆离。

此本来从日所出,想自通倭初得之。

浮沈海外无人识,落寞千年谁拾得。

成嘉相去亦有年,毡蜡不伤惟角折。

迨今阅世更长久,宝物自当不胫走。

真赏偏逢节相迟,总呵定有灵祇守。

颇类遗经估舶传,鉴家过眼认云烟。

人间晚出宜珍异,玉磬声高玉枕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