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治易僧智周

寒窗孤坐冻生瓶,尚把遗编照露萤。

阁束九师新得妙,梦吞三画旧通灵。

断弦挂壁知音丧,挥麈空山乱石听。

斋罢何须更临水,胸中自有洗心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在寒冷的窗户边独自坐着,瓶中的水都冻成了冰,还借着露水萤火虫的微光翻阅遗留的书籍。
书房里新领悟的九种学术精华,像梦境中吞吐的神秘符号,依然保持着古老的智慧和力量。
琴弦已断,挂在墙上,失去了知音,只有在空山中挥动拂尘,倾听乱石的声音。
诵经完毕后,何必再去水边照影,因为心中已经洗涤过,有了自我净化的心境。

注释

寒窗:形容清贫的读书生活,寒冷的窗户。
遗编:遗留下来的书籍或文章。
九师:泛指各种学问或技艺。
三画:可能指的是古代神秘符号或书法中的基本笔画。
知音丧:失去知音,比喻失去理解或共鸣的人。
挥麈:挥动拂尘,古人常用来表示思考或清谈。
斋罢:斋戒完毕,指结束宗教或冥想活动。
洗心经: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心经》,能洗涤心灵的经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名为《赠治易僧智周》。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对于学问修养的独到见解。

"寒窗孤坐冻生瓶" 一句,设定了一种清冷的环境氛围,诗人在严冬之中独自坐在冰冷的窗前,手持笔墨,这种境况暗示了诗人的坚韧不拔和执着于学问。

"尚把遗编照露萤" 表明诗人即便是在这般清贫落寞的环境中,也依旧保持着对书籍知识的珍视,甚至在夜晚借助萤火虫的微光阅读。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渴望知识,更透露出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阁束九师新得妙,梦吞三画旧通灵"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学术上的追求与成就。"阁束九师" 可能指的是对古代典籍如《易经》的深入研究,而"梦吞三画" 则可能是指对书法艺术的精湛掌握和内化于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学问上的创新与传承。

"断弦挂壁知音丧,挥麈空山乱石听" 这两句则转向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断弦挂壁" 象征着音乐的中断和美好事物的消逝,而"知音丧" 则表达了对于能够理解自己心声之人的不易,"挥麈空山乱石听" 又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仿佛在荒凉的自然环境中寻找那份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斋罢何须更临水,胸中自有洗心经" 表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修养的重视。即便是完成了某种仪式或修行之后,也无需再去寻找外在的净化之法,因为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净化心灵的方法。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更透露了他的个性与精神追求,是一首集哲理、情感与自然观察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其一)

我本西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其二)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宝山新开径

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棕鞋不用扶。

风自远来闻笑语,水分流处见江湖。

回观佛国青螺髻,踏遍仙人碧玉壶。

野客归时山月上,棠梨叶战暝禽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