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书事(其六)

朝来瑞花飞,檐前成个个。

老农村中居,沽酒自相贺。

不愿担石储,但愿免饥饿。

连年田有秋,墙东添石硙。

春来亦有花,竹外江梅破。

倡桃与妖李,临风自娇惰。

上天新赐瑞,莫测花机大。

毫端已先知,浩歌续楚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乡村生活的一幅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到来时乡村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首先,诗的开头“朝来瑞花飞,檐前成个个”,描绘了清晨时分,花瓣如雪花般飘落的情景,落在屋檐下,形成一片片美丽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暗示了大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活力。

接着,“老农村中居,沽酒自相贺”两句,写出了乡村居民的生活状态。他们居住在古老的村庄里,通过饮酒来庆祝春天的到来,体现了他们简单而淳朴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热爱。

“不愿担石储,但愿免饥饿”表达了村民对生活的朴素愿望——他们不追求过多的物质积累,只希望能够免于饥饿,过上安定的生活。这种对物质的淡泊态度,反映了古代农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连年田有秋,墙东添石硙”描述了农田丰收的场景,墙东的石硙(磨)增加了,预示着粮食的充足。这不仅是对农业丰收的喜悦,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春来亦有花,竹外江梅破”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竹林之外,江边的梅花已经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最后,“倡桃与妖李,临风自娇惰”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桃花和李花在春风中自得其乐的情景,既表现了花朵的美丽,也寓意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上天新赐瑞,莫测花机大。毫端已先知,浩歌续楚些。”结尾处,诗人感慨上天赐予的瑞兆,预示着未来的美好。他相信,即使是在细微之处,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智慧和生命的奇迹。通过“浩歌续楚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农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岁时书事(其七)

冬雪已飞舞,冬月愈明皎。

午夜静人籁,一目天未了。

荒村木杈枒,上有乌鹊绕。

胡床拥破裘,呼奴取青醥。

良夜天下同,妙处识者少。

何必与人言,壮志出尘表。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岁时书事(其八)

前朝到闸南,冰开春意动。

寒风先觱发,日色尚曈眬。

老翁礼颇恭,侧立手先拱。

殷勤谢官侬,筠笼野果重。

顾我守官下,仁惠愧刘宠。

其位偪而卑,惟知短檄捧。

举袖谢老翁,毋以斯言恐。

我见诚暖姝,我才甘散冗。

形式: 古风

岁时书事(其九)

心官素坦夷,幼荷父兄诏。

口诵太古篇,烟村杂渔钓。

谁知贤者乐,竟坐旁人谯。

偶有百鍊铜,铸作架上照。

形模虽不同,小大亦相肖。

一为世所移,作事非素料。

酒中有妙理,勿学渊明笑。

渊明旷荡人,行藏同荷筱。

天外有奇趣,勿学孙登啸。

孙登隐逸辈,施为异常调。

万事付自然,吾方诣至妙。

形式: 古风

岁时书事(其十)

岁晚星回天,雪晴雨收脚。

畦丁昨夜来,老竹如新斮。

我本一书生,纸上守糟粕。

治圃非素长,方欲求其略。

吁嗟天下人,方以邻为壑。

人心自尔殊,化工无厚薄。

形式: 排律 押[药]韵